我曾在上一篇文章《杨过的三位师父》中说过:
“黄蓉对杨过有偏见,这种偏见甚至贯穿了《神雕》整本书。儿时的杨过,顽劣不驯,满嘴跑火车,黄蓉防他倒不为过。但十几年后,杨过已成长为大英雄“神雕侠”,要大张旗鼓来给16岁的郭襄庆生,黄蓉知道后,最先不是欢喜,反是担忧:难道南海神尼之事败露了?杨过来寻仇,竟要祸害我的小女儿?”
本篇文章就从“偏见”开始,好好说一说黄杨二人“针尖对麦芒”式的关系。
一、
从《射雕》到《神雕》,黄蓉的变化最让人难以接受,射雕里的黄蓉俏皮可爱惹人怜,神雕里的黄蓉却护短猜忌招人嫌,且多次成为杨龙关系的“搅屎棍”,造成二人的分离。
贾宝玉有句名言说,女人出嫁前都是无价宝珠,嫁人生子后都成了鱼眼睛。因而,就有愤难平的读者直斥神雕的黄蓉是“死鱼眼睛”。“俏黄蓉”到“死鱼眼”,何以造成这么大的改变?
但叫我说,黄蓉从来没有变过,变得只是书里的主角,从郭靖变成了杨过。
首先,黄蓉俏皮可爱,但她同时还带着“妖女”属性,而刁蛮任性、护短不讲理这一特质也是从《射雕》就一以贯之的。
黄蓉对“自己人”——郭靖、黄药师、洪七公等向来是关怀备至,不愿其受到一点伤害,对其他人则不管不顾,甚至漠视他们的生死。
比如,穆念慈和郭靖被丘处机乱点了鸳鸯谱,黄蓉有次拿住穆念慈后,戏弄一番并让她发誓“不嫁郭靖”,但知道穆念慈倾心杨康后,就姊姊长姊姊短的亲近起来,还实力撮合穆杨二人;
欧阳克拈花惹柳,行为不端,但对黄蓉却是一见钟情,倾心相待,甚至荒岛上被黄蓉设计用巨石压断了腿,他仍然不改痴心,帮助黄蓉向欧阳锋隐瞒实情。可黄蓉对这个讨厌的欧阳克,却是多次下过杀手,其中一次是刚拜师洪七公的时候,与欧阳克画圈“文打”,即便欧阳克出手相让,但黄蓉仍是用“漫天花雨掷金针”直取要害,若不是洪七公出手相救,欧阳克命已休矣;
再比如,郭靖受伤后到牛家村密室疗伤,黄蓉怕傻姑横生枝节,吐露他们的所在,即便知道傻姑和师哥曲灵风有渊源,仍是动了杀机。最后要不是郭靖的“正义感召”,傻姑估计早成了刀下鬼。
黄蓉爱憎分明的真性情让我们喜爱,尤其在《射雕》里,她百般维护的人还是我们同样喜爱的靖哥哥。
但到了《神雕》,黄蓉就变了么?其实没有。她仍然是护短,护的仍然是靖哥哥,还有他们的女儿。
真正改变的是我们,从射雕到神雕,我们从靖哥哥移情别恋到了过儿。
二、
黄蓉猜忌杨过,也情有可原,毕竟杨过曾真的对郭靖的生命构成了威胁。除了“杨康之死”,让黄蓉对杨过心存芥蒂之外,杨过“鬼聪明过头”也是黄蓉偏见的源头。
黄蓉喜欢聪明的人,比如渔樵耕读里的书生朱子柳就向来和黄蓉交好,英雄大宴上,二人多年不见,见面就要斗口,虽各逞机辩,但欢叙无限。
可黄蓉却不喜欢“聪明过头”的人,这其中尤其以杨康、欧阳克为代表,这两个人,可是让黄蓉也吃过亏的。
杨康的狡黠,让黄蓉“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多年之后见了小杨过,看他“脸现怪异之色,依稀是杨康当年模样”,因而心下计较:“此人聪明才智似不在我下,如果他为人和他爹爹一般,再学了武功,将来为祸不小,不如让他学文,习了圣贤之说,于己于人都有好处。”
黄蓉对杨过的偏见,说是因为杨康,可也不完全是因为杨康。因为黄蓉对这些“鬼聪明”的人固有厌恶之心,“此人聪明才智似不在我下”,而杨过恰属于“鬼聪明”之人。
三、
再来说说杨过,他在新五绝里的封号是“西狂”,这狂是他性格与行为的体现,喜则狂喜,悲则狂悲,笑则狂笑,哭则狂哭。
原著里对他这样神经质般的狂态,有过许多描写,此不赘述。而来谈谈他身上与“狂”相伴的“傲”。
杨过是既有傲骨,也有傲气,他这种由内而外的“傲”,就集中体现在了他极端的“士可杀不可辱”心态上:
在桃花岛,黄蓉不教他武功,他看到郭靖练武,也不屑偷学,心想“不会武功,最多给人打死了,好稀罕么”;
全真教弟子考核比武,杨过没学一招半式,但禁不住旁人的冷言冷语,跳进比武场,把心一横,“今日把命拼了就是”;
而与黄蓉的几次斗智,杨过也都体现了这种“大不了一死”的心态。
如英雄宴前,黄蓉试探杨过武功,谈话间就将手掌拍向杨过脑门,杨过心思极快,知是相试,不出手防护。但见黄蓉似有杀机,电光火石间,杨过还是决定不抵抗,“死就死好了!”
四、
黄蓉和杨过,虽然几次针锋相对,斗智斗力,但不是因为他们真正有什么矛盾,相反是因为两人太像,而“同性相克”。
两个人都是以“小叫花子”形象出场,都极度渴望关爱,同时又都聪明机变,在智商上基本没服过什么人,而见到聪明人,也总要比较一番。
像黄蓉见年幼杨过,心下感慨“此人聪明才智似不在我下”;杨过大胜关见黄蓉,看她“料事如神,远在自己之上,不禁骇服”;而多年之后,在看到老顽童大加称赞杨过的“黯然销魂掌”的时候,黄蓉心里也感叹“杨过这孩子当真了不起,小则小郭襄,老则老顽童,人人都对他倾倒”……
神雕侠侣的主线是杨龙二人的此爱无双,但支线纷繁,也异彩纷呈,私以为杨过、黄蓉的性格相对,智力相抗一线十分好看,且为原著增添了无限趣味。
所谓,傲慢与偏见,针尖对麦芒,只道性相克,缘是太相像。
(全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