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友兰先生曾经在《人生的境界》一文中这样说道:人与其他动物的不同,在于人做某事时,他了解他在做什么,并且自觉地在做。正是这种觉解,使他正在做的事对于他有了意义。他做各种事,有各种意义,各种意义合成一个整体,就构成他的人生境界。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觉解,都有自己要做的事或即将要做的事。我们无法评判境界的高低,因为我们本身就是境界的创造者。正如同裁判无法同时是运动员一样。这一点,濠梁之上的惠子远远胜过了有卖弄之嫌的庄子。因此我赞同先生对境界的理解,却对他把境界人为的划分等级而颇有微词。
中国人活得累的原因之一,就是不会在进退之间自如选择。一定要给自己定好性,浇筑好模子,硬生生的套入这个也许并不合适自己的框架里边。我们每一个人从小到大似乎都要走到一条必须努力的道路上,在每个人生阶段都有巨大的压力和目标等待着你去完成、去征服。 而当理想与现实有了落差,便会产生焦灼和空虚,否定自己的人生,不断鞭策自己往前……一次次的循环往复中,生命似乎永远看不到满足的一天。得到得越多,欲望就越多,欲望越多,付出的就越多……
印第安人有个著名的寓言:一群人匆匆赶路,突然,一个人停下来。旁边的人很奇怪:为什么不走了?停下来的人一笑:走的太快,灵魂落在了后面,我要等等它。
走得太快,走得太远并不是一件坏事。但是首先,你要有走得快的决心。这决心来自于你内心真正的诉求,而不是外界的压力,世俗的偏激。其次,走得快的时候,别忘了停下来歇一会,问问自己的内心,你到底想要的是什么。你超越了一个人,前面还有更多的人,你翻过了一座山,看到的却是山外无数的叠嶂……等到你终于都达到了你的人生顶峰时,你可曾遗落了什么在路上。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这是庄子曾经说过一句话,这句话被后世无数次的引用篡改,最后面目全非,与庄子的本意背道而驰。 人们往往把它当做勤学苦读的座右铭,以此来激励自己在无涯的知识的海洋中学无止境。而讽刺的是,这句话的精髓在后半句“以在涯随无涯,殆已;已而为知者,殆而已矣。”——以有限的生命去追求无限的知识,势必体乏神伤,既然如此还在不停地追求知识,那可真是十分危险的了!
好个庄子,这种自由的心态超然的感悟和出世的睿智,在两千多年后,仍然夺目耀眼,落崖惊风。
如果你太累,不妨停一停。人生的终点就在那,匆匆赶路,不如闲庭信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