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看完很不满,全程都很不满,只在最后的时候觉得看到了想看的画面。最后的画面是几乎类似于照片的纯展示了,就是一些简单的有些年代的房子顶部与窗户,但就让人觉得好看。而这部我由于题材才特意去看的纪录电影,它真的能算纪录电影吗?太吵闹了,全部是人物特写的采访镜头,在大荧幕上看到这样单一、信息量低的镜头,简直是一种浪费与侮辱。
我无法不想起《超自然》,这是一部可以说是完全相反的片子了,它几乎不说话,只有一些电流的声音,然后打上一些字幕。即使这部片子让我睡着了,即使我只给了三颗星,我依旧觉得它是好看的,它的画面让我感到舒适,让我沉浸其中不可自拔,是让人乐意欣赏的画面,是让人觉得我也要尝试拍出这种画面的。更重要的是,它是有启发性的,它是有自我独特性的。
而《楼》没有。它太官方了,它太电视节目了。我甚至会觉得这是一个仅仅拍过电视节目的人做出来的东西。
首先,《楼》采访的人都是专家级别的人物,或者是出资做项目的人,都是顶上的人。对于城市建设,他们是圈内人,于是他们有官方的专有名词,于是这些冗长的、脱离生活的名词,一次又一次地出现在这个片子里,让人觉得在上课,在看新闻。
片子从北京,讲到上海,最后是广州。一个名为《楼》的片子,对主角,对真正的主角,那些建筑们的着墨太少太少了。如果导演自己也认为这些建筑的可看之处只有那么一两个画面,那导演何必做这个片子呢?
再者,罗列案例,真的意义不大。每个案例说出来的话,浅之又浅,且空泛无力。甚至,三个城市的排列也让人觉得仅仅是在做一些案例缝合。北京,从史家胡同,到智珠寺,然后是北京坊,莫名其妙的青山周平和更莫名其妙的姜文。上海,选择了一家餐厅。广州那个收集门窗的人确实是让人感兴趣的案例,也是这一段画面上最好看的了。整体还是一种,市政宣传任务的感觉。
如果说讲城市的书,我最喜欢的还是《肉体与石头》,因为讲城市,讲建筑,最终我好奇的不是城市也不是建筑,最终好奇的是城市和建筑之下,人群的组合方式,城市独特的生活,建筑对人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