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巫一定得死”?初看这个标题让人觉得好奇又残酷,但读完之后,细细品味,却发现其中蕴含着深刻的哲理。这本书的作者是美国马萨诸塞州立大学心理学教授谢尔登·卡什丹,他以独特的视角和深刻的剖析,揭示了童话背后的心理机制和教育意义。这本书不仅让我重新审视了那些陪伴我成长的童话故事,更让我深刻体会到童话在塑造我们性格方面的重要作用。
这本书从心理学角度讲述了童话故事对儿童性格塑造的影响,其中特别提到了“儿童七宗罪”的概念。这七宗罪并不是指真正意义上的罪恶,而是指儿童在成长过程中可能会遇到的心理问题和挑战。这些宗罪包括虚荣、贪吃、嫉妒、欺骗、色欲、贪婪和懒惰。这些儿童七宗罪通过童话故事被具象化和戏剧化地呈现出来,帮助儿童更好地理解和应对这些心理问题。例如,童话故事中的女巫往往象征着儿童内心的邪恶和自我毁灭的力量,而女巫的死亡则代表着儿童克服了这些负面倾向,获得了心理上的成长和解放。所以童话故事能为孩子提供了一个心灵的舞台,用以演练内心的冲突。孩子在聆听故事的过程中,会不自觉地进行“角色自居”,把自己内心各部分投射到故事中不同角色身上,在各个角色身上“存放”内心对立的各种特质,完成一次心灵深处的探索。
书中提到了很多童话故事,这些故事不仅仅是简单的娱乐消遣,更是孩子成长过程中不可或缺的精神食粮。它们通过生动的情节和鲜明的人物形象,让孩子在潜移默化中学会了分辨善恶、勇敢坚韧和珍惜真爱。例如,《美女与野兽》中的女巫,她的诅咒不仅是对王子傲慢与自私的惩罚,更是对真爱力量的颂扬。通过这个故事,孩子们学会了珍惜与感恩,明白了真爱能够战胜一切邪恶。
回到最初的问题:童话故事中的女巫一定要死吗?答案是肯定的,女巫作为童话中邪恶的象征,代表着孩子内心中的弱点、缺陷和需要抗拒的天性。女巫的死,意味着孩子内心的正义战胜了邪恶,是自我正面力量获胜的象征。这一过程不仅帮助孩子释放了内心的恐惧和不安,还促进了他们心灵和道德的成长。
我相信,在未来的日子里,我会更加珍惜这些宝贵的童话故事,将它们作为孩子成长道路上的明灯,照亮他们前行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