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断舍离
最近经常听到的几个字,断舍离断舍离~
原来是出自这本书,一开始以为是一本讲思想的书籍,后来又在装修收纳的文章里看到被推荐,以为是一本讲收纳的书。现在翻开来看,这本书应该是一本从收纳开始讲的书,对于物品的断舍离同时也是对自己习惯的断舍离,而在前言被张德芬一开篇就将“断舍离”升华到自我、幸福、人生上的思考,我觉得这才是让“断舍离”发挥出了更高的意义。
这里先做书中的摘抄:
1.想要幸福,我们需要先放下对幸福的执念。具体有三步:断,停止负面的思考模式;舍,顺从自己的心,割舍既有;离,松开“多就是好”的念头;
2.尤其是每次当你注意到自己在负面思考的时候,要能够“断”。断的能力在于“观”,如果你可以观察到自己的负面思考,你就已经成功一半了。如果能不理会自己的负面思考,还是乐观、正面地去处理事情,这样的人就能成功地断去让他不幸福的思考模式。
3.最后我们谈到“离”,也就是出离心,驱离要求更多的幸福欲求。我在自己的人生旅程中,对这一点的体会特别深。当年,我就是想不透自己为什么拥有那么多却不快乐,所以不断地在外面的世界努力收集。最后我知道外在的世界再也满足不了我内在的空虚和欲求,所以我走上了灵修的道路。…………我知道很多人的欲望很难突破,我也不赞成用压抑的方式去对待欲望。欲望是需要被穿越的,而穿越的方法有时候就是去追逐、满足它。到了一定的时候,你会像我一样精疲力竭,坐回到自己的位子上,才发现,原来我想要的一切,都已经在我出发的地方等着我了。
(前言-张德芬)
4.断舍离就是——通过收拾家里的破烂儿,也整理内心中的破烂儿,让人生变得开心的方法。
断=断绝想要进入自己家的不需要的东西;
舎=舍弃家里到处泛滥的破烂儿;
离=脱离对物品的执念,处于游刃有余的自在的空间。
(这几句话其实就把这本书概括完了)
其实断舍离是作者给很多家庭的收纳整理建议,这本书反复地在教大家为什么要断舍离,怎么断舍离,然后就扯出了一本书的内容。
因为我在早前看过的《整理的艺术》里面,已经学习到了整理收纳的第一件事,就是要扔东西。所以在几次家里的大扫除时,我都是扔的最凶的那个。扔完不要的东西,才能开始整理,一般家里1年没用过的东西,就可以扔了。而我老婆也是一个执行力很强不拖拉的人,所以家里可以被断舍离的物品并不是很多。不过我们看完这书还是打算最近对家里再做一个断舍离的清扫,增加生活效率和舒适度。
在看《断舍离》的时候我刚好在去柬埔寨旅游的路上,我想起给朋友带手信的时候也不要给人家增加断舍离的负担。我还记得当年远哥出去旅游给我带了一个大石头的雕刻作品,6斤多重,拿回来之后用也不知道怎么用,扔了又觉得是人家送的东西,扔了不好。就这样辗转带了几个地方之后,最后还是被我丢了。这也让我联想到一个音频作者说的,他儿子出生了,朋友送了一块刻有孩子名字的金砖,这种“礼物”很是尴尬,拿去熔了又不好,放家里又碍事占地方,十足的尴尬。所以带手信如果是纪念意义的,我还是选轻薄不要增加别人负担的礼物。我记得诗莹去泰国给我带了个钥匙扣是一个榴莲的,我就很喜欢,收着不占地方,想用还可以拿来放身上,礼轻更好留存。
这篇文章我还想思考的一个问题,就是我的思想和内心,是否有需要“断舍离”的地方?
(……静静地思考了5分钟……)
突然在我脑海里闪过的不是心理或思想上的什么问题,而是两个字【食物】。
因为今天有些困和累,在状态不好的时候,自己都会想吃东西,吃东西能让内心感到开心和满足。但是理性都知道,这不是身体需要的。我想起这次柬埔寨旅游的时候认识了一个香港的阿姨,她之前做了2次心脏搭桥手术,以前是三高的,后来做手术了才开始注意自己的饮食,现在没有三高了,自己身体也好了,开开心心到处玩。那我作为年轻人,为什么不在年轻的时候就多注意自己的身体呢?难道要挨几刀才开始注意自己的身体吗?
我试着把身体想成一间房子,那我觉得这间“房子”里面不需要的东西确实比我现实的房子还要多。这里有多余的脂肪(用不到的物品),而且我还会去吃身体不需要的食物(买用不到的物品),是不是该像书上一样,对身体来一个断舍离呢?
断=断绝想要进入自己身体的不需要的食物;
舎=舍弃身体里到处堆积的脂肪——通过运动;
离=脱离对食物的执念,处于游刃有余的自在的空间。
——————
刚走出去寄了个快递,拿起手机,我刚好想起刚删掉的游戏 开心消消乐。我明白游戏代表的就是多巴胺,我觉得生活中缺少多巴胺,而游戏来的是最直接的。而这种对多巴胺的需求,其实是一种期待欲望被满足的需求的。刷朋友圈也是、刷头条也是、刷什么值得买也是、刷微信群也是,都是在饥渴的捡拾多巴胺。很多时候我们需要的是赶紧睡觉休息,或者把时间用在看书学习、陪伴家人上,而并不是多巴胺。
我在生活中树立了很多的目标,人生也有很多的欲求,满足了一个欲望就会想要满足下一个欲望。所以欲望一直存在,人就一直无法满足。像张德芬讲的“欲望是需要被穿越的,而穿越的方法有时候就是去追逐、满足它。到了一定的时候,你会像我一样精疲力竭,坐回到自己的位子上,才发现,原来我想要的一切,都已经在我出发的地方等着我了。"
我还是想起佛教说的:“痛苦来自于欲望”。
对于欲望的断舍离,我觉得是很难的,它是很复杂的事物,一刀切只是一个希望用“简单方式”处理问题的做法,并不是真正有效的做法。
欲望一方面带来了压力和不满足,另一方面带给了我们目标和动力。如何在汲取欲望带来的目标和动力的同时,又减少无法立即满足而带来的压力,我觉得这才是要真正面对的。
为什么要追求及时的满足感呢?
为什么很多已经达成的不错的成就,却总被抛之脑后呢?
最近在开另一本书的时候,得到一个很重要的概念:
焦虑来至于我们希望控制我们无法控制的东西,而且还会让我们忽略了我们可以控制的东西。
那本书还没有看完,希望看完仔细吸收之后,能有新的体会。
最后再留个问题给下一次做思考:
我感觉在精神状态好的时候,面对挑战、面对美食的诱惑,都可以很好的应对;但是在疲惫的时候,自己就失控了,我觉得这是显意识(控制能力)能力下降,潜意识(本能)显现的时候。那么在潜意识(真正的内心)里面,到底藏着什么让自己本能的追求多巴胺呢?这个问题需要好好和内心谈谈,也希望能从其他的书籍里面得到更多的启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