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体是我们灵魂的居所,每个人生命中经历的欢乐与痛苦,都必然有身体的参与。如果太痛楚,就非常容易切断与身体的链接,只剩下头脑所构建的囚笼。
要使生命变得丰盈,破解生命游戏的规则,必须重新与身体建立链接,在头脑与身体间打通一个通道。
生命真的可以是自由的。
Part1 回归身体的感觉
**身体知道心灵的答案**
我们常常单纯从生理的角度追求健康,每当身体抱恙时,总是从头脑层面发展思维,四处寻医问药,却很少有人探寻来自身体内部的呼唤。
身体与心灵是相互呼应的,真正的健康不能仅仅停留在身体表层的追求,应当做到心灵和身体的和谐,学会聆听并尊重心灵深处的呐喊。
有时潜意识想要传达一种信息一种不满,但意识层面拒绝承认甚至轻视它,身体就会出现症状,每一个症状都有意义。
背后的真相是,这些症状都可以理解为被压抑或被忽视的内心声音,它在用独特的方式向我们表达,传递信息。
现代生活中,各种各样的溃疡多和心理压力有关,而心脏病也和多种心理因素密切相关。
身体知道心灵的答案。
那么,怎样与自己的身体取得链接,聆听身体的声音呢?
美国催眠治疗师斯蒂芬·吉利根说,我们有三种智慧:身体的智慧、认知的智慧和场域的智慧。
太多人过于依赖认知的智慧,甚至认为这是唯一重要的,这时我们就会被限制在一个个孤独的世界中,沉浸在自己所想象的世界,既不能和自己的灵性取得链接,也不能和对方取得链接。
与身体的链接并不难,它一直都存在着,我们只需要给予它足够的关注,它就会逐渐发展起来。
我们的生命之旅有三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活在花园中,和美好的环境幸福地融为一体。这是生命最初的2~3年。
第二阶段,被放逐到沙漠中,体制的教育要用头脑思考,头脑和身体开始分离。每个人的一生都会经历被放逐,在其间学会生存的技巧。
第三阶段,越发感受到要回到花园的使命感,内心深处有个声音在一直召唤。
在催眠的状态下,身体的智慧是主宰,放松且自由,意识没有受限,完全追随着潜意识。我们回到花园,回到自己身体里的第一个家。
这时,在潜意识的国度,你的身体值得信任,你可以聆听它,可以和它做朋友,与身体的深层链接会让你倍受困扰的问题渐渐不再是问题,你会睡得更香甜,更有活力,更加从容淡定。
**提升身体的觉知能力**
当遇到挑战的时候,我们很容易焦虑或难受,也很容易将注意力移向外面,希望这些外在的资源能帮助自己去面对暂时似乎超出了自己应对能力的挑战。
然而,越这么做,越容易失控。
最主要的原因,当我们努力向外寻找答案时,我们通常切断了与自己内在的联系,无论怎么做都会令自己更焦虑。
和自己的内在取得联系,是首先和身体取得链接,而方法就是去察觉自己身体的反应。
觉知从根本上提供了一个空间,不仅可以保护我们的身体,也可以增强我们的精神力量。
“后者可保护你不受他人消极心理和消极情绪力量的影响。”
很多容易进入催眠的人,都是对身体有更多觉知的人。
德国哲人埃克哈特·托利在其著作《当下的力量》中提到一些简单的办法:
当你的身体某个部位不舒服时,觉察它,只是觉察它,而不做任何分析和想象;
每天早上起床前,花15分钟,细细觉察你的身体,从脚到头,再从头到脚,不用急,要试着去觉察每一个细微的部位。
这两个办法很简单,关键在于能否持之以恒。
**穿越心灵的保护层**
面对伤痛,每个人都有特定的自我保护方式。
有的人选择隔离,有的人选择绝望,有的人选择控制,有的人选择愤怒,有的人选择可怜,有的人选择高明……
无论哪一个绝招都有一个问题———它们的力量可以压倒对方,因此对自己有一定的保护你作用,但这种压制会破坏与他人的关系。
我们的心有三层:保护层、创伤和真我。
因为有伤痛,所以有保护层。但是,因为有保护层和伤痛组成的墙,所以真我深藏着,令我们触碰不到,别人更无法企及。
想拥有真正的亲密,关键是穿越心灵的保护层。
Part2 破解你的思维游戏
每一个思维都有生命力,而这些有生命力的思维可以称为“心魔”。它们一旦生成就不肯死去,会用种种花言巧语诱骗你听从它。
如果你只是去思考,那么你就会陷入心魔中,找不到答案。
心魔是空的,但是,身体是实的。当我们把注意力从思维转移到身体时,事情就变得不一样了。
**对抗痛苦才是痛苦主源**
对待沉重的痛苦,人们通常的办法有三种:逃跑、对抗和麻木。一言概之,就是各种方式以谋求减轻痛苦。
思维是对抗痛苦的,而思维又产生了新的痛苦,新的痛苦又导致新的思维……
用洋葱来比喻,痛苦只是洋葱的内核,而围绕着这个内核,一个人发展出了复杂的防御方式。
第一层对抗性思维成为第一层“洋葱皮”。而它并不能彻底消除痛苦,于是,又发展出第二层“洋葱皮”、第三层……
它们潜藏着一个共同的逻辑———“我不要某些体验”。
当我们想破除掉一层又一层的“洋葱皮”时,可以问自己:
到底是那个原初痛苦更痛苦呢,还是想消灭这个原初痛苦的努力令我们更痛苦?
破除掉最核心的痛苦,比较安全的做法是,找一个不错的心理医生,随着安全感和信任度的增加,映现一些深层次的痛苦,沉入并体会它。
感受你的身体,将注意力放在身体比较难受的地方,多停留一会儿。从这个部分开始感受,一点点转移注意力,感受整个身体。
**自我觉察可以远离轮回**
所谓命运,依照心理学的经典解释权,就是我们将自己童年的关系模式投射到成年的人际关系中,结果命运就变成了一个无聊的轮回。
我们看到的一切外在,都是自己内在投射的结果。
问题,是经由我们的心制造的 。
因为,内在太痛苦,所以不愿意内观。我们更愿意做的,是投射出去,让另外一个人承担自己的痛苦。
每一次的轮回,都是一次机会,通过新一轮的投射和内摄后,可以变得更宽容、灵活、信任,也有可能变得更狭隘、偏执、怀疑。
决定我们去向何方的关键因素是觉察。
**想要什么,先给什么**
“如果你想要任何东西,你先把这个东西给出去,给别人。”
这是《真爱密码》的作者格西麦克·罗区的秘诀。
“给别人”是种子,种子会开花结果。具体而言,就是:
你想挣钱吗?那么你就把钱给需要帮助的人,这样就种下了挣钱的种子;
你想健康吗?那么你就去照顾病人,这样就种下了健康的种子;
你想拥有理想伴侣吗?那么你就要去和寂寞的人交朋友,这样就种下了和谐关系的种子。
真爱的秘码就是“你希望伴侣做到的,你自己首先去做。”
你做的每件事都是一颗种子,虽然最初是种在你的心里,但会同时在你的伴侣身上发育,于是,你的伴侣就是由你创造的。
这个密码适用更多的亲密关系。
我们过于关注别人,并且无意中会认为,别人才是我们的答案,但真正的答案永远在我们心中。
Part3 深入你的潜意识之井
1919年,在美国一个农场,一场凶猛的脊髓灰质炎(俗称小儿麻痹症)袭击了一名17岁的少年,令他全身陷入瘫痪,除了说话和眼睛转动外不能做任何事情。
三个医生断言,他活不到明天。
这个男孩对自己说,他一定不能让医生们的断言实现。
于是,第二天 ,他不仅活着,精神更好了。
医生们又下了残忍的断言:“他永远站不起来了,会终生瘫痪。”
这个男孩再次战胜了可怕的断言。
数年后,他不仅站起来,还在一个夏天,靠一艘独木舟、简单的粮食、露营设备及一点点钱,畅游了一次密西西比河。
这个男孩就是后来成为享誉全球声誉的催眠治疗大师米尔顿·艾瑞克森。
他对自己内在的力量一直保持着全然的信任,深深地相信,意识层面他并不知道怎么康复,但潜意识给了他答案。
在潜意识的指引下,他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也因此成为这个神秘领域无可争议的鼻祖。
**借天才的策略唤醒你的心灵**
每个人身上都有自我和灵魂两部分。
自我关注的是生存环境,是我们的需要,这种需要的另一面是恐惧,即自我觉得我必须得到什么,否则就会死去。
灵魂关注的是整个存在,它总是伴随着一种使命感。
天才们的自我和灵性是合一的,他们一直都知道 重要的是把自己投入到更大的存在中。
就像莫扎特说:音乐不是由我而来,音乐是透过我而来。
普通人则卡在自我中,对自我很恋栈,常说我创造了什么。
现代舞大师玛莎·格雷厄姆有精彩的描述:
有股活力、生命力、能量由你来实现,从古至今只有一个你,这份表达独一无二。如果你卡住了,它便失去了。它有多好或或与他人比起来如何,与你无关。保持通道开放才是你的事。
将我们卡在自我中的,总是恐惧,借由不同的问题状态中呈现不同的表达。
这种表达方式便是化解问题状态的钥匙 ,一旦发现它,就可以打开灵性的通道。
所以,不是拿掉“坏我”,不是用“好我”消灭“坏我”,不是消灭与挣扎,而是接纳和转化。
**修炼你的第六感**
我们渴望爱,可又都沉浸在自己的小我中,自恋地以为自己是这个世界的中心,并试图将这个小我强加到周围的人身上。
所以,对爱的渴望反而成了压制彼此的精神生命。
但其实,我们又生活在一个时刻都在进行着心灵感应的世界,时刻影响着彼此。
一个内心充满喜悦的人可以不用说话就影响周围好多人,让大家感染他的快乐。
痛苦也可以通过我们意识不到的途径传递,这也是心灵感应的内容。
五种常见的感觉即视觉、听觉、味觉、嗅觉和触觉,除此以外的感觉则被称为“第六感”,这意味着它们被列为难以把握和捕捉到的神秘力量。
由思维组成的“小我”宛如一道又一道的墙,将我们彼此割裂开来,而我们还试图用自己的“小我”的内容套到周围乃至整个世界。
而那些所谓的第六感以及未被思维加工过的五种常见的感觉信息却是没有障碍的,思维可以意识不到它们,它们却无时无刻不在发出信号,并被我们彼此感应。
你只需尊重、聆听并觉察这些信息。
Part4 让你的身心重归流动
尊重自己的感觉,聆听内在的声音。
可是我们常常会受到困扰:有时有几种感觉,几种声音,而它们都是矛盾的,到底要遵从哪一个呢?
吉利根说:头脑里的声音,常常不是自己的,它们更可能是来自父母、老师和其他人的声音。
假若我们把注意力从头部拿走,转移到身体上,那么这种混乱就会平息。
要时刻保持与自己的链接,也是吉利根不断强调的。
假如我们失去了与自己的链接,势必会拼命攀附与他人链接。于是,别人对于自己的重要性,将远远胜过自己。失去了对方,也就意味着失去了自己。
这个道理,一切社会关系都有不同程度的展现。
所以,我们要将焦点重新调回到自己身上。
多使用“我………”的句式,少使用“你……”的句式;
不断追问自己:“当这件事情发生时,你有什么感受?”
聚焦在自己身体不舒服的位置,想象如果你是它,它要表达什么。
任何一个时刻,我们都是在与这个世界建立联系,而建立联系的通道,就是我们的感觉,感觉就是我们在这个世界上的证明。
和自己的身体取得链接,和自己的内在取得链接,是一件无比美妙的事情,也是一个很长的旅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