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有这样一个关于倾听的经典的心理实验:一架飞机上,一位心理学家正做个小试验。心理学家说,如果机长告诉大家,现在飞机没油了,而飞机上现只一个降落伞,大家会怎么办?
当所有人都在思考这个问题的时候,忽然有一个小男孩大声说:“我会背上这个降落伞第一个跳下飞机......”
话音未落,大家都笑了,就当他是“童言无忌”。人们看着这个小家伙,居然不顾飞机上其他同伴的死活,自己一人先背走唯一的降落伞逃生了。
看着这么多人笑话他,小男孩哭了,他到底还是个小孩!
突然,心理学家似乎想到了什么,在大家的笑声中,他轻声问小男孩:“你为什么一个人独自跳降落伞,丢下这么多其他的小朋友啊?”小男孩边抽泣说:“我想背上这个降落伞跳下飞机,去拿汽油,我会回来的。”
此时,飞机上的其他人都陷入了沉默……
这个孩子的心声,你,听懂了吗?
陪伴孩子的成长过程中,身为父母,我们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很多时候,我们会因为忙于工作、受制于各方的压力,能够陪伴孩子的时间真的是少之又少。但凡手边一有点事情,孩子在身边吵吵闹闹,我们都会觉得烦躁不已,更别提有多少耐心去了解、倾听孩子围在我们身边吵吵闹闹的原因了。
而对孩子来说,父母就是一切。他们最希望得到的就是来自于父母的理解和支持。父母所表现出来的不理解和不支持,轻则可能会伤害到孩子的幼小的心灵,不愿意于我们推心置腹的交流,重则还可能会导致孩子的心理失衡。
你看,“听懂孩子的心”是有多么的重要。父母要学会倾听孩子,才能给予孩子更多的建议,帮助他们健康地成长。那么,身为父母要如何做,才能“真正听得懂孩子的心声”呢?不妨来看看《掌控对话:高效的沟通技巧》这本书,它会告诉你想要的答案。
《掌控对话》这本书是由美国知名传播学者约瑟夫·A.德维托(Joseph A. DeVito)所著,这本书从人际沟通的底层逻辑出发,对人与人之间的沟通进行了极富深度的阐述,书中的内容堪称教科书般的沟通之术。这本书也成为了全球140多所名校使用的人际沟通教材,成为了百万职场人提升解决问题能力的指南。
关于倾听,我们可以参考本书的第四章。作者在这一章中用了大量的篇幅着重讲了“人际沟通中的倾听”。用作者的话来讲,倾听可以被定义为接收、理解、记忆、评估和回应语言或非语言信息的过程。
他指出:“有效的倾听者既倾听自己,也倾听他人。”那作为父母,如何将书中的理论、方法转化为实际中的应用,更好地去倾听孩子,与孩子更好的沟通呢?
这里,我将书中的这部分内容总结为下面的思维导图。从图中,我们可以看到,有效倾听的五个阶段分别是接收、理解、记忆、评估、回应。
在这五个阶段里,我们可以看到父母们经常会对孩子的表达产生的误解的三点原因。
第一点,先入为主,以成人的眼光来看待孩子的行为。
还是以那个很经典的问题为案例,假如放学后,你看到孩子一身全是泥的出现在自己面前,你会是什么反应?我想大多数家长肯定都是先出声责备孩子了,那会有人看到这一切时,去问孩子发生了什么吗?
如果父母总是以成人的眼光看待孩子的各种行为,不断地责备,长此以往,孩子的自尊心会遭受到严重的打击。
第二点,以“固定性”型思维看待孩子。
从小时起,我们身边就总有一个“别人家的孩子”。这个“别人家的孩子”永远完美又优秀,而看自己家的孩子,鼻子不是鼻子,眼睛不是眼睛,越看越不顺眼。殊不知,这种比较只会打击孩子的自信心,从小就活在“自不如人”的自卑心理中。
第三点,对孩子要求过高,犯错就会“贴标签”。
孩子处于成长阶段,由于动手能力和体验机会都不足,尽管有些做法是出于美好的愿望或具备充分的理由,但结果却事与愿违,弄得一团糟,反而激怒父母。一些高要求的父母无法容忍孩子的错误,于是在孩子犯下第一次的错误的时候,就对孩子”贴标签”,比如“你怎么这么不怪乖?”等。
可见,父母们没有跟孩子建立有效的倾听与沟通,将会产生多么严重的后果。而有效的倾听,则会有助于父母与孩子之间的良好信任关系的建立,甚至有时候能够解决潜在的危机。
某年,国外曾经发生过这样一件事情,一个小女孩每天放学都是独自回家,可是,最近一段时间却总是感觉有个黑影跟着她,她回头看了很多次却什么也没看到,其中有一次也只是看到了一抹黑影一闪而逝。
女孩很害怕,于是就把这件事情告诉了爸爸。她说有鬼在跟着她。他的爸爸听完后安抚女儿不要害怕,并告诉她以后回家要注意安全,爸爸会在暗中保护她,帮她解决问题。
后来的几天,这位爸爸每天都会去接孩子,但是总是远远地跟在女孩后面。终于有一天,他抓住了那个经常尾随女孩回家的男子,并交给了警察,经调查这名男子有强奸罪的前科。
通过这个例子,我们可以看到,孩子的直觉是敏感的,有时孩子可能感受到了危险,可是却无法正确的表达。家长在这个时候,千万不要觉得孩子在胡闹、在恶作剧。故事里的爸爸是细心善良的,他把孩子的话听进了心里,并且采取了有效的帮助,他的女儿也是幸运的。设想一下,假如这位爸爸没有把孩子的话放在心上,听之任之,那后果真是不堪设想啊!
那作为父母,我们有什么方法可以做到有效的倾听呢?
首先,我们要认真聆听孩子的需求。不要只听孩子说什么,要用积极和建设性的语言回应他们。告诉他们你理解他们在说什么,并且知道如何回答这些问题。如果他们还没有达到那个程度,不要太过责备他们。孩子很小,他们可以意识到他们所面临的问题和压力,如果他/她有需要,一定要去倾听他/她的需求。
然后,控制自己的情绪。控制情绪就像把手机当成垃圾扔到垃圾桶里,然后才发现,原来“垃圾”并不是垃圾。你要在这个时候控制自己,或是向周围人求助。即使此时你觉得生气或发火,也要控制住自己。让自己冷静下来以后,再跟孩子进行详细的沟通,真实的表达自己的想法,让孩子也听一听你的感受,你的想法,以便达成后续的双向沟通。否则,一味地发泄心中的怒火,不但会让孩子感到害怕恐惧,时候,大多数父母也会因此产生愧疚和焦虑的情绪。
第三,接受孩子的情绪。接受孩子情绪的一种方法是,先承认孩子受到的情感创伤。一旦孩子真正意识到自己情绪的波动,或者被别人说了一句话就有了情感上的反应,就和她沟通。如果她只是问你一个问题,或者只是在和你们说话而已,那就继续说下去。你应该问问他:“你有受到伤害吗?”如果孩子不确定自己是否受到了伤害,也可以问问他:“如果我受了伤害,你是否也有过同样的感受?”然后再让他告诉你其他可以选择的方式。
第四,培养与孩子之间的关系。父母与孩子之间的关系,可以是亲密、互信而和谐的关系,也可以时不那么亲密的、独立的关系。建立一个健康的家庭环境,给孩子一种感觉如果你们一直在一起就能过得很好,不管他们做什么事都是一样的原理。孩子经常和父母一起分享他们在家里、在学校发生的事情,这样他们就对家庭环境充满安全感。
第五,预防共情陷阱。共情陷阱实际上是说,很多家长会说不就是站在孩子的角度去理解孩子的感受嘛,我的孩子我最懂了,这并不是很难的事呀。其实并不然,正是由于产生了这样的想法很容易让自已落入自以为是的虚假共情的陷阱里,而不自知。作家卡缪在《鼠疫》一书中所说:“善意,假如缺乏理解的话,也会跟恶意一样,造成严重的损害。”共情不是同情,而是父母用丰富的人生阅历,站在更广阔的角度,机遇孩子目前的烦恼或困境提供适当的方法和建议。
最后,我们来总结一下,《掌控对话:高效的沟通技巧》这本书带给我们的是对于高效沟通,尤其是人际沟通里的“倾听”方面的专业理论的解读和实践方法,我们作为父母,要将其融会贯通,运用在亲子关系的磨合上,用心倾听孩子,认真的跟孩子交流,和孩子一起共同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