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读《麦肯锡高效工作法》
从头开始
你的工作能够创造价值吗?
任何工作都存在价值。找出工作之中的价值、提供价值,都可以使人感到乐趣。
麦肯锡的价值就是“顾客至上”,也就是让顾客的利益最大化。
身为麦肯锡的员工必须时刻牢记,自己工作的目的就是提出让客户眼前一亮的创意,在现场收集能够激发灵感的第一手信息。
Jin:这个问题,其实就是黄金圈法则中的核心——Why。
你了解上司的期待值吗?
当上司要求你制作报告书的时候,应该怎么做才好呢?如果上司对报告书的内容十分重视,那多花些时间仔细制作一份报告书就显得很有必要,如果上司更重视速度,那么尽快将报告书整理出来就可以使上司满意。
所以当上司对你说“制作一份给客户的提案书”时,先搞清楚上司的期待值,就可以消除很多无用功。
安排工作需要考虑的重点是什么?
在制作工作安排表的时候,还需要考虑以下三个内容:
①将力量集中在与价值直接挂钩的最重要的部分;
②对工作整体的品质和速度进行改善;
③在工作上取得重大突破。
麦肯锡顾问的日常工作习惯是什么?
不加班,早睡早起,保持精力充沛。
热爱运动。没有时间运动,散散步也能使你放松心情,注意力提高。
不断学习,有输入,有输出。
保持工作之外的兴趣爱好。
每天保证20分钟“安静的时间”。
前言
一般的项目期限都是3个月到6个月,在确定问题和不断进行尝试的过程中,时间很快就会过去。而在有限的时间中取得令客户大吃一惊的成果,这就是管理顾问的使命。
也就是说,要同时追求工作的“品质”与“速度”,拿出完美的表现。这对于管理顾问来说是最基本的要求。
我从麦肯锡毕业之后,作为组织开发管理顾问,遇到过许多优秀的商界精英,他们都拥有这个共同点。
另外,他们还有一个共同点就是工作非常轻松快乐。他们会将精力集中在最重要的事情上,并且享受工作。正因为他们对工作充满热情,所以才能够精力充沛地进行工作,让周围的人和顾客都被他们的热情所感染。
🚩在这个世界上,确实存在在有限的时间内想出最高品质创意的思考方法。我将这种思考方法称为“最小化思考法”。
🚩所谓“最小化思考法”,就是将精力集中在能够创造价值的最重要的事情上,用最小的力量来将其实现的思考方法。
能够进行最小化思考法的人,在开始工作之前,会首先明确应该集中精力的最重要的工作,并且将除此之外的一切都“舍弃”。所以,这样的人能够消除所有的无用功,用最小的力量取得最大的成果。也就是说,对于能够进行最小化思考法的人来说,🚩工作的结果在“开始前”就已经被决定了。
“用最小的力量取得最大的成果”不但可以帮助你更好地工作,更能够让你的人生拥有更加充足的时间。
Jin:我在丰田工作的这段时间里,也感受到了这种想法。我们很多企业在解决不了问题的时候,往往就是增加资源和投入。丰田会先考虑是否是体制、流程、组织结构上的问题,能否在维持现有资源的基础上解决问题。
第一章 麦肯锡顾问的最强思考法:最小化思考法
01 果断舍弃不重要的工作
就好像太阳的光芒。一般情况下,太阳的光芒都是分散的。但如果使用放大镜将阳光集中在一点上的话,阳光就会变成能够将纸张点燃的能量。同样,如果做的事情太多,那么力量就会分散。但如果将力量都集中在一点上,这个力量就会变得非常强而且进展迅速。
通过将力量集中在一点上,就可以只用最小限度的力量,取得最大的成果。
🚩能够进行最小化思考的人,不会同时做很多的工作。他们知道最应该集中力量做的事情是什么,并且能够将除此之外的东西都“舍弃”掉。这样的人能够用最少的付出获得最多的成果。这就是“工作安排的最高境界“。
02用最小的力量取得最大的成果
我经常对公司领导和商务人士提出这样一个问题,“现在最应该专注力量去做的事情是什么”,以麦肯锡的管理顾问为代表的活跃在商界第一线的精英们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对这个问题能够立刻做出回答。也就是说,他们都能够明确地把握什么是最重要的事情。
但当我离开麦肯锡之后,我发现很多商务人士都很难在工作中同时保证“品质”与“速度”,而总是偏向于一方。
让我们来思考一下,高速度和高品质究竟指的是什么。
工作迅速品质高,指的是迅速地把握课题,并且通过解决课题来取得成果。这也意味着“生产效率高”。
🚩快速开展工作和工作速度快是不同的。快速开展工作,指的是在得到工作指令后立刻开始行动。而工作速度快,指的是完成工作所需的时间短。
立刻开始行动当然好,但能够在一个合适的时间段完成工作显然更加重要。所谓合适的时间段,指的就是在期限之前完成。
03 优先安排最有价值的工作
说起最小化思考法,有一个不得不提的重要概念。
那就是“价值”。
“你能够提供的价值是什么?”
恐怕没有人能够立刻回答出这个问题吧。因为很多人从没有思考过自己能够提供的“价值”。
在一个舒适优雅的空间里自由地活动,这就是星巴克的价值。而在星巴克之前,没有一家咖啡馆能够提供这样的空间。
星巴克和komeda提供的价值都不是咖啡这种商品本身,而是和咖啡一起体验的空间。
经常进行最小化思考法的人,不会思考“应该做什么”,而会思考“什么能够产生价值”。而且他们非常热衷于创造价值,还能够将这种价值以及其中的乐趣传达给顾客。
找到价值能够改变结果
🚩通过时刻思考工作“应该创造什么样的价值”,就能够发现应该专注力量去做的重要事情。
04通过不断重复“假设”与“验证”来创造价值
🚩在为了实现价值而进行工作安排的时候,有三个技术是必不可少的:
①建立假设的技术(在第二章中详细介绍);
②整体设计的技术(在第三章中详细介绍);
③成果设计的技术(在第四章中详细介绍)。
这三个技术就是最小化思考法的基础。
管理顾问必须自己对客户企业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解和分析,并且为了解决问题找出最核心的课题。
什么是最核心的课题—要想解决这一问题,就必须找出真正的问题,即“真因(issue)”。找出真因并将其解决,对于客户来说就是一个重大的突破。
要想对这些原因一个不漏地进行验证和分析,那恐怕有多少时间也不够。因为企业所处的环境是在不断变化的,所以必须在有限的时间(一般都是几个月)内找出什么是最核心的课题,并且给出解决方案才行。
这就需要管理顾问首先找出最核心的课题,然后再对问题进行深入的挖掘。
建立假设并进行验证,如果没有取得结果就重新建立假设再进行验证。这就是“建立假设的技术”。
Jin:现在我们质量管理行业,从原来问题解决得8D技术,逐渐向QR(Quick Response)转化,这也一样,优先验证最可能的问题原因,以便快速解决问题。
05 从整体的视角审视自己的工作
在对假设进行验证的阶段,不能想到什么就做什么,而应该在开始行动之前首先创建一个整体的设计图。也就是面向“创造价值”这一目标,描绘出一个以鸟瞰的视角能够对整体进行把握的“地图”。
不擅长对工作进行安排的人,基本都没有这个“地图”。因为他们都是想到什么就做什么,所以有些必须要做的重要工作往往都被延后甚至彻底忘记。
🚩掌握最小化思考法的人,首先会对整体情况进行把握,并且在展开工作的过程中时刻牢记整体情况。这就是整体设计的技术。
06用“空·雨·伞”的框架把握工作的成果
所谓框架,也可以称为“思考的方法”。
我在麦肯锡就职时,每当需要提出解决办法的时候,都会用到一个被称为“空·雨·伞”的框架。
出门之前抬头看看天空,如果发现阴云密布这一“事实”的话,一般人都会做出“大概会下雨”的“解释”,然后采取带伞出门这个“行动”。
空……现在是什么情况(事实)?
雨……这个情况有什么意义(解释)?
伞……在这种情况下应该做什么(行动)?
Jin:要多多总结学习各种“框架“——思维模型。
07工作安排的关键是流程设计和技能提升
工作安排大致可以分为两类。
一个是针对实现目标的“流程”的工作安排。
任何工作和项目都是由多个流程组成的。准确地把握流程,将工作安排当成取得最终成果物的地图,就可以用最小的力量完成工作。
还有一个就是以提高各项作业的品质与效率为目标的工作安排。
比如对一摞资料进行复印的时候,不要一张张地复印,应该利用复印机的连续复印功能将整摞资料一起复印,可以提高工作的效率与效果。这也可以说是提高工作速度的“技能”。
第二章 麦肯锡顾问的最强推理:通过假设找到问题
01 通过“假设”找到最重要的工作
在建立假设的时候,可以说效率就是生命。
🚩关键在于从一开始就迅速地建立假设。也就是把力量集中在如何在最初的阶段就建立起准确的假设这一问题上。
建立假设可以使问题变得更加具体。
Jin:除了快速地建立假设,最重要的是建立正确的假设。。。
02 虚心向身边的行家求教
如果建立的假设完全错误,那就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对轨道进行修正,反而影响工作的品质和效率。因此,在建立假设的时候应该尽可能建立起准确的假设。
谁都不可能一开始就做得很好。那么,怎样才能建立起准确度较高的假设呢?
回答这个问题的关键在于“信息收集力”和“编辑力”。要想提高工作的品质,这两种能力必不可少。
重视现场的“第一手”信息
首先从“信息收集力”开始说明。
收集现场的“第一手”信息。所谓“第一手”信息,就是亲自获取的信息。
要想获得真正有用的信息还有一个办法,那就是向自己身边的行家请教。
03 找出性感的突破口
要想建立起准确度较高的假设,编辑力也很重要。
🚩在大量的信息之中,挑选出特定的信息并且对其进行重新排列组合的编辑力十分重要。换句话说,这也是发现新的突破口和视角的能力。
编辑力的高低直接关系到最终成果物的好坏。通过对信息进行有效的编辑,可以提出前所未有的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创意和解决方案,从而给客户创造极高的价值。
在麦肯锡,会用“性感”来形容那些信息编辑力较高的最终成果物。这里所说的性感,指的是“具有吸引力”“让人眼前一亮”。
🚩要想提出性感的创意,关键在于准确地设定矩阵的轴。换句话说,就是以怎样的突破口来获取信息。
Jin:采用波士顿矩阵的考虑方式,找出关键因素。
假设我们现在要开发一款新啤酒,那么关于啤酒的纵横轴可以列举出许多要素。价格、入喉感、容器(玻璃瓶、易拉罐等)、苦味、涩味等都是在对啤酒进行矩阵分割时常被选为纵横轴的要素。
假设我们建立的假设是“消费者除了价格、入喉感和味道之外,是否还追求‘舌触感’”,然后以啤酒的“舌触感”为轴。如果有关于舌触感决定啤酒的美味程度的根据和数据,那么“舌触感”就很有可能成为一个性感的轴。如果以“舌触感×苦味”或者“舌触感×涩味”为轴建立矩阵,就可以使自己的产品不同于其他公司的产品,从而实现差异化战略。
🚩通过优秀的编辑力,找出在大量的信息之中应该以什么为轴制作矩阵,不但可以提高建立假设的准确度,甚至还可能改变最终成果物。
Jin:在丰田,思考问题的时候,经常会用到矩阵分析,将关联因素进行交叉分析。
04 “非线性”思维提高工作效率
大前研一先生曾经这样评价非线性思维的重要性。
🚩“(非线性思维)是能够将冷静的分析与人类的经验和直觉以及思考力进行最有效组合的思考形态,是不管面对怎样困难的局面,都能够凭借人类的力量找出最佳答案的方法。”
Jin:听从你的直觉。
05 绝不要轻信网络上的信息
🚩准确度较高的假设诞生于第一手信息
关键在于尽可能地把握第一手信息。所谓第一手信息,就是自己亲眼见到、亲耳听到、亲自体验到、亲手获得的现场信息。
而二手信息则是从别人那里听说的信息、从报纸或者书籍上获得的信息、从电视上看到的信息、在互联网上获得的信息等间接获得的信息。
尽管在二手信息之中也有有价值的信息,但那些毕竟都是经过第三者过滤之后的信息。因为二手信息是在原有信息的基础上经过加工和编辑之后的产物,所以对信息的解释不一定准确。
06放空思想,从零思考,建立正确的假设
🚩“没有假设”也就意味着没有视角和突破口。
先建立起假设之后再收集信息,自然就会知道应该收集哪些资料和应该提出哪些问题。
掌握最小化思考法的人,即便建立了假设仍然会对其他的可能性进行分析。
如果为了追求工作的效率,坚持认为“这一定是正确的答案”,很有可能会错过其他重要的信息。而掌握最小化思考法的人则会对所有的可能性进行分析,找出最重要的假设。
虽然假设可以给自己的思考限定一个范围,但并不意味着将思考范围之外的要素完全排除。
建立假设的初衷,是为了提高工作的品质和效率。当然,能建立起一个准确度较高的假设肯定是最好的,但要想从一开始就找到正确的答案绝非易事。
🚩绝对不能强行证明假设是正确的。
07假设归纳为一句话,更利于开展工作
建立假设,就是提出优秀的问题。通过提问的形式,可以使人自然而然地进行思考,得出答案。
🚩因为如果内容太长的话,会让假设的核心内容变得不够明确。所以最好能够将假设整理在一句话之内,这样假设的要点才足够清晰。
08 思考要有“边框”
框架可以使我们的思考力变得更加灵活,与自由思考相比,利用框架进行思考更容易使我们发现新的创意,提高思考的效率。
🚩“边框”并不会夺走思考的自由,反而让思考变得更加自由。
🚩90%的问题都可以用现有的框架来应对
使用框架,在给思考制定边框的同时,也扩大了思考的范围。使用框架能够使你发觉到平时完全想不到的内容,从而防止思考出现遗漏。
第三章 麦肯锡顾问的整体设计:从大局需要安排工作
01把握成果,工作安排勿要盲人摸象
为了取得价值较高的成果,根据假设对整体的工作进行安排的行为被称为“整体设计”。
🚩在最初的阶段就明确实现目标必须要做的事情,可以使工作得到顺利的展开。
掌握最小化思考法的人,能够根据最终成果物逆推出自己应该做的事情。因为他们在工作的开始阶段就对最终成果物有一个很明确的把握,并且清楚地描绘出了通向目标的流程(工程),所以绝对不会出现“到了期限但工作还没做完”的问题。如果真的出现了可能导致工期延误的情况,他们也能够在事前把握这一情况,从而尽早采取调整工期等对策。
全力以赴地完成眼前的工作并没有错。但如果在对整体的情况没有一个准确把握的情况下,只顾着一个劲地埋头苦干,反而会影响工作的效率。
🚩在制作设计图的时候关键在于以下四点:
①将必须要做的作业一个不漏地全都网罗进来;
②决定作业的期限;
③让设计图上的内容一目了然;
④将最终成果物明确地表示出来。
02 整体设计图要一目了然
🚩对日常工作进行安排的时候,关键在于不要只思考今天一天的工作,而是要将今天放在整体的时间表里进行思考。
就算做了To Do List,但如果总是忙于眼前的工作,那就无法从整体上对工作进行把握,最终落得一个时间即将结束工作却来不及做完的结果。
03注意整体流程中的关键点
在进行整体设计的时候,除了要意识到最终的价值之外,对流程中各个阶段的成果物也要有所把握。
🚩要想创造出最终的价值,需要在之前的各个阶段都创造出价值。我将之前各个阶段中的价值称为“副价值”。正是因为副价值的不断累积,才能够取得最终的价值。
将副价值作为检查点,检查各个阶段的“副价值”
Jin:这里的“副价值“更像是阶段性目标。
04 利用框架来保证工作的品质和效率
如果上司让你“调查一下智能手机行业的市场情况”的时候,都应该收集哪些信息呢?
下面是一个典型的”框架”,
“3C”,就是顾客(Customer)、竞争对手(Compet-itor)、自己公司(Company)这三个单词的头一个字母。这个框架的主要作用是“明确自己公司处于怎样的经营环境之中,通过对现状进行分析,来发现经营课题,提出战略”。
掌握最小化思考法的人,都知道如何利用框架来保证工作的品质与效率。
05流程就是对工作进行安排
对于第一次做的工作,出现遗漏和重复是很正常的现象。因此应该尽快做出第一份整体设计图,然后拿给上司确认。如果在你设计的作业流程之中存在遗漏和重复的话,经验丰富的上司一定会帮你指出来的。
Jin:我们在新员工培训的时候,经常会让他们画出工作流程图,来检阅他们学习的成果如何。要包含3项:工作事项-工作顺序-注意要点。
06逻辑树可以保证工作品质
利用逻辑树来实现没有遗漏没有重复的思考。
在对工作进行安排的时候,一定要注意“没有遗漏没有重复”。
🚩归根到底,前文中介绍过的“3C”和商业系统等框架,也是为了防止分析项目出现遗漏和重复的检查列表。如果能够活用这些框架,就一定能够提高工作的品质和效率。
07将工作分为“定量”和“定性”
工作大体上可以分为“定量的工作”和“定性的工作”两种。所谓定量的工作,就是常规的单纯作业。比如复印资料、输入作业等都属于定量的工作。而定性的工作则是指抽象度比较高,需要创造力的工作,也就是需要“思考”的工作。比如解决问题、企划、销售等工作都属于定性的工作。
对于定量的工作来说,需要做的事情都是事先决定好了的。只要将作业重复多次就一定能够取得最终成果物。而且定量的工作所要求的“品质”也是固定的。像这样的工作已经没有更进一步提升“品质”的空间,所以只能将力量集中在提高“效率”上。
另一方面,定性的工作不管是作业流程还是成果物都没有固定的正确答案。所以“效率”自不必说,就连思考的“品质”也因为受工作安排的影响因人而异。所以,定性的工作,通过最小化思考法对工作进行安排会更有效果。
Jin:定量工作讲效率,定性工作讲效果。
08准确把握自己的“时间感觉”
🚩不擅长安排工作的人,主要的问题都出在对时间的估算不准确上。
不能准确地把握自己的“时间感觉”和工作能力的人,首先可以从“将估算的工作时间延长到2倍”开始。
第四章 麦肯锡顾问的核心意识:成果决定价值
01好的成果设计可以消除无用功
所谓成果设计,就是对最终成果物有一个具体的概念。
在开始工作之前,通过思考“应该创造出哪些价值”来明确最终成果物非常重要。
02 将观点总结为3个,就能说得明白易懂
在发表成果和制作资料的时候,“3”这个数字十分常用。比如“这里有3个重点”“有3个理由”等,我们经常习惯性地将重点内容总结成3个。
因为“3”是一个既不多也不少,还容易给对方留下深刻印象的数字。如果不足3个会使人感觉太少不够充分,如果多于3个则会使人感觉太多,难以理解和记忆。
“主张+3个根据”。意思是“自己最想传达的主张,以及支持这一主张的3个根据”。
03 把握上司的“期待值”
对于任何工作都应该搞清楚“为什么要做这项工作”。这样才能提高工作的品质和效率。
改变交代工作的方法将影响最终的成果
当你向别人交代工作的时候,如果能够将自己的期待值准确地传达给对方,可以使整个团队的工作都变得更加顺利。
你在向别人交代工作的时候,是否在没有任何详细解释的情况下直接说“这件事拜托你了”。如果你单方面地以为“既然是同事,这种事他们肯定都明白”,那恐怕难以取得你期待的成果。结果只能是不断地修正,不但浪费劳力还浪费了时间。如果你因此而后悔“不如我亲自来做了”,那就更加得不偿失。
🚩所以在交代工作的时候,按照①难度、②背景、③期限的顺序来进行传达,可以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比如,你拜托别人制作企划书,不能只说“请做一份企划书”,而应该把自己的期待详细地告诉给对方。比如究竟是只需要一个简单的企划书,还是需要经过仔细分析,数据和资料一应俱全的企划书?这就是对工作品质(难度)的要求。另外,这份企划书究竟是给客户看的,还是给上司看的?关于企划书究竟用来做什么的背景也十分重要。
最后是最关键的期限。即便什么时候做完都可以,也应该将这一情况明确地传达给对方。如果是抽象度和难度都很高的工作,那么还应该规定在工作过程中进行报告的日期。
Jin:换位思考。
04 不要追求100%的工作品质,80%就可以了
🚩在工作的“品质”与“时间”之间存在着一个80/20的规则。
工作的目标是取得能够创造价值的最终成果物,而不是做出100%的完美工作。
拘泥于工作品质的人,常常会花费大量的时间去追求100%的工作。然而他们做出的工作虽然品质很高,但却效率不足。
05工作要设定期限
🚩只要设定了期限,人就会努力在期限之内完成工作。
紧急的工作都是需要在短时间内取得成果的工作。
对于这些虽然不重要但很紧急的工作,基本原则是效率优先。对于效率优先的工作来说,对方也不会苛刻地要求工作的品质。也就是说,在做并不重要的工作时,没必要提交超出对方期待值的成果。
Jin:紧急不重要的工作,不要苛求品质,快点摆脱为妙。
第五章 麦肯锡顾问深度工作安排术:将工作可视化
01工作表安排的三个步骤
🚩“流程化”的工作安排法。
①流程→为了创造价值明确工作的整体流程
②分解→将整体流程分解为创造价值必要的几个阶段
③要素→在每个阶段之中需要进行的作业
在制作工作安排表的时候,还需要考虑以下三个内容:
①将力量集中在与价值直接挂钩的最重要的部分;
②对工作整体的品质和速度进行改善;
③在工作上取得重大突破。
02把精力集中在让你的价值提高10倍的工作上
在制作完工作安排表之后,紧接着应该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找出工作安排表中最能够发挥价值的部分,然后将力量集中在这个部分上,取得成果。
🚩为了做到这一点,首先需要将各个流程·作业分成以下两个部分:
①任何人都能做的部分→交给别人去做
②与价值直接挂钩的最重要的部分→百分百全力以赴
03不拘泥于“部分”,优先从“整体”进行改善
如果能够准确地把握整体情况,给作业安排出优先顺序,就可以通过消除没有必要的作业、将相关作业组合起来,或者将作业外包出去等办法,使作业变得更有效率。
与只提升单一作业的效率相比,站在整体的角度思考从哪项工作入手能够提高整体的效率和品质更加重要。
04 向其它行业取经使工作发生革命性的改善
所谓突破,就是利用前所未有的方法使工作得到巨大的改善。也就是工作的革命。
第六章 麦肯锡顾问的日常习惯:时刻保持五官的敏锐
01五官敏锐才能有绝妙的创意
如果你的五感(视觉、听觉、触觉、味觉、嗅觉)不处在一个敏锐的状态下,那么就无法对大量的信息进行处理。
通过磨炼自己的五感使自己拥有敏锐的直觉,从而能够将精力百分百地集中在眼前的工作上。
通过改变睡眠来改变工作的结果
要做的事情太多,疲劳感也难以消除……对于有这种感觉的人,我建议通过休息一段时间来使自己的五感变得敏锐。
千万不要熬夜工作。美国某大学的研究表明,如果连续17小时不睡觉,血液中的酒精浓度就会达到0.05%,也就是相当于酩酊大醉的状态。
02工作安排要张弛有度
注意“输入”和“输出”
曾经有一个优秀的管理顾问前辈将每周的周六定为“输入日”。他在这一天绝对不会安排工作,而是将注意力都集中在输入上。他不会去见客户,也不会看与工作相关的书籍,而是专门读哲学或者艺术方面的书籍。
还有一位前辈,每天都会拿出几小时的时间作为给自己的未来进行投资的时间,或者用来学习,或者去见一些能够拓展自己人脉的人。
当时还有一位已经做到合伙人的大前辈,他对古今东西的哲学和文学的造诣极深,所以总是能够给客户提出非常有价值的建议。
如果一味地输出,只会使我们感到疲惫不堪。而那些前辈正是因为保证了输入的时间,所以才能够拥有独特的视角和新颖的想法,从而保证自己输出的质量。
锁定休息日
在工作的时候就集中精力工作,休息的时候则彻底地休息。周一到周五的时候将工作做完,周六周日的时候则是完全属于自己的时间。只有做到“开”和“关”的转换,合理安排工作与生活,才能持续取得高品质的成果。
要想明确地区分出“开”和“关”的时间,必须提前给“关”留出足够的时间并且锁定。
03 以年为单位制定“时间表”
不管你的工作多么忙碌,要想达成重要的人生目标,都应该以年为单位建立时间表,并且及时地对达成度进行确认。而那些做不到这一点的人,则会在年末的时候感慨“今年一年又什么也没做成”。
04 每天保证20分钟“安静的时间”
那种废寝忘食、自然而然地集中于某种事物之上的状态被称为“沉浸状态”。这是一种心灵沉静的状态,在这个时候心中没有任何的杂念,也可以称为“入定”。当我们进入这种状态的时候,尽管身体和心灵十分放松,但五感却变得十分敏锐,能够自然而然地使自己保持高度集中。
曾经有一位棒球选手在接受采访的时候说“感觉棒球就好像静止住了一样”。那就是专注力达到最高境界时的沉浸状态。
Jin:想让自己的孩子打棒球,因为可以锻炼她的专注力。
要想创造出一个便于集中精神的状态,最好的办法就是给自己留出“安静的时间”,每天早晚各一次,每次20分钟。
我就有每天早晚各冥想20分钟的习惯。
“放松的时间”能够产生创造力
华盛顿大学的雷克尔教授经过研究发现,在我们放松的时候,大脑仍然会继续活动。他将这种大脑活动称为“默认模式网络”。
在我们放松的时候,大脑内部会自动产生出某种有机的网络,将大脑内存储的各种信息和知识连接到一起。也就是说,将各种各样的信息与知识可以“点”和“点”连成“线”甚至“面”。
在放松的时候,我们会很容易产生非线性思考。也就是说,放松的时候最适合对复杂的问题进行分析和考察。
通过使意识自由地思考,更容易激发出我们的创意,让存在于我们大脑之中的各种信息和知识发酵,从而想出优秀的创意,找到建立假设的突破口。
深呼吸
如果你觉得自己的专注力下降了,不妨在工作的间隙用几分钟的时间来做深呼吸,或者每工作1小时就做几分钟的深呼吸。
深呼吸的方法很简单。首先闭上眼睛,然后端正坐姿将双脚都放在地上,挺直后背,用鼻子呼出第一口气。当你感觉身体里的空气都呼出去之后,就用鼻子吸气,一直到腹部都吸满空气为止。这个过程重复10次。在重复的过程中,你就会感到心境平和,五感也变得敏锐起来。
05了解自己是单任务型还是多任务型
商务人士大体上可以分为单任务型和多任务型。
单任务型的人如果一项工作没做完就绝不会善罢甘休。这种类型的人,对一项工作的专注力很高,工作的品质也很好,但在工作上花费的时间也比较多,一旦不得不同时进行多项工作的时候,专注力就会分散,结果很有可能导致工作的品质和效率都大幅降低。
这种类型的人,应该坚决贯彻80%:20%原则。也就是不要花费太多的时间去追求100%的品质。
多任务型的人可以同时处理多项工作。即便一项工作正做到一半,他也可以放下手头的工作转而去做其他的事情。这种类型的人虽然在处理工作的时候效率很高,但却有将工作半途而废的危险。
这种类型的人需要对工作进行详细的分类。每天把自己应该做的事情按照优先顺序排列出来,从最重要的工作开始做起。
06准备一个对自己进行整理的笔记本
不管你是遇到不开心的事情,还是让自己感觉很在意的事,都可以记在这个对自己进行整理的笔记上。虽然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这本笔记有点接近日记的性质,但事实上对自己进行整理的笔记与日记存在着决定性的差异。
那就是,每当我事后重新翻阅这本笔记,看到之前记录的那些不开心的事以及自己感觉很在意的事,都会思考“如果是‘贤者’或者令人尊敬的××前辈,会怎么做呢”,然后站在他们的角度写下给自己的建议。我一般会用粉色的笔来写下建议,大家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颜色。
Jin:记录当时的情况,回头再看,会产生反思的过程。反思使人进步。
假设你在笔记本上写了“上司批评我在会议上不积极发言,心情很不好”。等事后你再次翻开笔记本,客观地思考为什么上司会这样说。
你就会发现“因为对会议的准备不足,所以没办法说出自己的意见”“上司对我的意见很重视所以才希望我能够积极发言”等客观事实。🚩也就是说,你能够冷静地重新审视自己。
灵活利用笔记对自己的心灵进行整理,可以使我们的五感保持敏锐,心情舒畅,自然而然地实现最小化思考法。
结语
掌握最小化思考法,不但可以让你的工作更加顺利,还会使你的人生也变得一帆风顺。
因为你知道什么是对自己来说最重要的事情,并且能够认真地去对待它。
当你善于对工作进行安排之后,就可以轻松而且有效率地完成工作。而节省下来的时间就可以用来做你自己想做的事。
你可以用这些时间来对自己进行投资,比如考取英语资格证书、参加学习会,也可以用来充实自己的兴趣和爱好。总之就是采取行动让自己向“理想中的状态”更进一步。
Jin:全文总结
📌核心要务→核心价值→关键成果→决定性要素→整体推进方案→可视化流程→日程计划→全情投入
📌 MVREAPAC模型:Mission→Value→Result→Element→Approach→Process→Agenda→Commitment
♦最小化思考法=将精力集中在能够创造价值的最重要的事情上,用最小的力量来将其实现的思考方法。
♦极简工作法=“用最小的力量获得最大的成果”的工作方法。→只做要事!
♦你所有的工作中,总有几项最重要的工作,找到它(不多于3项)。
♦每项工作都有其核心价值,找到它,明确它(写成一句话)。
♦通过搜集信息+向人请教等方式,建立假设,进行验证,确定决定工作成败的最核心的因素/条件。
♦进行整体设计,建立工作运作图,把握全局。
♦将工作成果明确化。
♦把工作过程转化成“可视化的流程图”
♦转化成工作安排日程图。
♦保持精力旺盛,全情投入,全力以赴。
履历:
2022/10/20,开始阅读。
2022/11/3,阅读完毕。
2022/11/4,识别重点,进行总结,发布。
说明
我们这个时代,是到处都是“大书”的年代。
我常常有这样的感觉,读完一本厚厚的大部头之后,感觉有用的部分其实不多。
我常想,如果有人能摘抄出书中的精华部分,“大书”变“小书”,自己参看后——
· a,有用有趣,不妨找来原著,再细细品读。
· b,不感兴趣,花了一点时间,也无伤大雅。
于是有了这个“简读系列”。为了防止失去初心,我设定了几个原则:
①精:尽量缩减内容,只留精要部分。
②信:尽量摘抄原文,保持作者原意。
③原:采用原文目录,保持原书逻辑。
④注:标明感想注释,防止影响读者。
简读《麦肯锡高效工作法》
~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