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读《伤逝》(以下简称手记),止觉得鲁迅先生是要表达自己对爱情的两个观点,以主人公涓生的话来讲就是:一,爱情必须时时更新,生长,创造。二,人必须生活,爱才有所附丽,生活须是第一位的。于是因为子君的牵绊于家庭琐碎之中,他们的爱情没有了更新,生长和创造,只剩下了隔膜无法消去,他们爱情的悲剧是注定了的。于是在现实面前,面对生存的考验,涓生选择——也只有选择,不是携手同行,而是奋身孤往了,于是子君的悲剧也是注定了的。所以初读之后觉得它的主题是,两个觉醒者,不顾世俗的威严与冷眼,毅然决然走到了一起,终于却被现实打败,只能“将真实深深地藏在心的创伤中,写下自己的悔恨和悲哀,用遗忘和说谎做前导,默默前行……”
近日又细读手记,发现作者的意图可不仅仅于此,因为这样忽略掉了原文太多细节,并且于小说最根本的东西——为什么觉醒者涓生与子君的爱最终要归于虚无——无法理解。要解决疑惑,并且正确理解作者的意图,还得从原文一段一段来细读。那么接下来我将做这样的工作,先逐字句的去读原文,再总结和提炼小说的主旨,最后解决觉醒者的爱为何要归于虚无的问题。
如果我能够,我要写下我的悔恨和悲哀,为子君,为自己。
小说第一段只有一句话,能把握的也只有四个词“悔恨”,“悲哀”,“子君”和“自己”。“悔恨”和“悲哀”为全文奠定了基调,这是一篇忏悔式的回忆,写的是涓生自己的悔恨和悲哀,那么悔恨的是什么,又为何而悲哀,我们不禁有所猜测,但不能就下结论,且往下看。“子君”和“自己”点出了小说的两个主要人物,但是有个疑问也就出来了,为什么这里要分开了写成“为子君”“为自己”,而且不写“为我们的爱情”或是“为我们的家”?是故意为之,还是没有必要,又还是我想多了?那么先存疑,往下看。
第二段是从会馆里的破屋开始的,通读全文我们知道,这是与子君热恋时涓生住的地方。这里对破屋的形容是“寂静和空虚”,空虚这个词在全文中反复出现,我们不得不引起重视,也得有所解释。
时光过得真快,我爱子君,仗着她逃出这寂静和空虚,已经满一年了。
这句话很值得去细读,读后文可知,涓生是子君的启蒙者,他们的交流方式一般是涓生讲,子君听,可这里涓生却说,他是仗着子君逃出这“寂静和空虚”。涓生爱子君的原因很大可能就是子君愿意听他讲新思想,他以为自己是找到了思想上共鸣的人。这里又出现了“寂静和空虚”,先存疑,我们再往下看。
后面两句是对这间破屋的描写,连用五个“这样的”,究竟是怎样的,不知道,只是觉得破败,另外就是一年了,这里并没有人再来住过,那还是在说这破屋的破败。这里越写的破败,我们不但可以知道涓生的落魄,更对子君的坚决要和涓生在一起的勇气感到震动——究竟是什么让子君这样的义无反顾?后面写到了涓生一个人躺在床上的感觉,似乎这一年中的一切都没有发生过一样,这一切发生的,仅仅热恋的时候是真实可以回忆的,同居以后的“一年中的时光全被消灭,全未有过”!这是说这些时光该是全被遗忘的内容,如同空虚。是不堪回首?是刻意遗忘?说不清,往下看。
第三段笔锋一转,来回忆热恋时候涓生的期待了,期待子君的到来。“在久待的焦躁中,一听到皮鞋的高底尖触着砖路的清响,是怎样让我骤然生动起来呵!”这是期待恋人时的内心的真实写照。但这里有个细节,是“皮鞋的高底尖”,这说明子君的家里应该是富裕的,不说大家闺秀,至少是衣食无忧的。后面是一段子君的素描,“于是就看见带着笑涡的苍白的圆脸,苍白的瘦的臂膊,布的有条纹的衫子,玄色的裙”。这里用了两个苍白的来形容子君的肤色,苍白是形容白而没有生气的样子,我认为一是说明子君的肤色是白皙的,二是说她的家里生活的枯燥,想的再远一点,也可能是说她来的时候并不容易,许是为了见涓生与父亲发生了争吵?且不去说了。后面就写了“新叶”和“藤花”,似乎恋人的到来,让这些枯燥的景物也有了生气。我不禁想到一个词,叫“枯木逢春”,是子君给涓生枯燥无味,“寂静和空虚”生活带来了别样的生气。
第四段又回到了现实,子君是不会再回来了。并且隐晦的说了子君的死。
这次先写这么多,后面分几期再慢慢赏析。手记是鲁迅先生唯一的一部以爱情为主题的小说,只有对手记的逐字句的分析,才能得出鲁迅先生的最本真的意思。而且我觉得,鲁迅先生写手记,并不只是阐述自己的爱情观,他有更深的寓意在其中。由于笔者水平有限,各位看官有什么不同的意见,或是有更好的见解,请批评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