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是国庆小长假收假的第一周,各班的孩子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变化”,学习状态没有迅速调整好,课堂上要不断强化常规,所以这两课的学习,感觉孩子们掌握得不是特别好。
《我们是怎样听到声音的》是本单元的第四课,是声音从产生到听到整个的闭环最后一环,声音是物质振动产生的,振动介质粒子形成声波进行传播,传播到我们耳朵时怎样听到的呢?那么就需要我们了解耳朵的结构。
教学耳的构造时,通过图片的展示,让学生形象描绘出听觉产生的过程。这个部分用的时间比较长,从耳郭到最后终点站大脑之间每个部件具有的特定功能。如:耳郭具有收集声波的作用。 模拟耳郭时,学生发现虽然声音变强了,但也模糊了,听到的杂音也变多了,学生们自己总结出一条结论——说明耳郭很大时能收集更多的声波。
鼓膜的模拟实验书本中用音叉和气球皮来做,但自己实际做下来,效果很差,只有很小的概率能让气球皮上的沙轻微振动。但还是让学生尝试了,失败的小组尝试分析原因:音叉振动太轻了、气球皮太厚了、沙太粗了……在失败中分析原因,也是他们核心素养在逐渐提升的一个表现。但也有小组“输”红了眼,将音叉直接贴在了气球皮上,请其他小组判断并分析这样完成实验严谨吗?孩子们模拟实验这样做没有问题,但现实生活中,不可能有声源在鼓膜上振动,所以就不行。
上课时无意间发现用扩音器说话时靠近气球皮效果相当好!可以用扩音器代替音又来完成这个实验。 但是小蜜蜂只有一个只能小组轮流来观察。
孩子们最近虽然有点浮躁,但是也有在认真思考。矛盾的他们呀,什么时候成长呢?慢慢来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