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的快速普及,智能手机的爆发,社交媒体的盛行······各种因素交杂在一起,创造了一个人人都互联,人人都是自媒体的全新网络生态环境。互联网的无孔不入快速改变了人们的消费方式,乃至生活方式,孕育了很多创新型企业商业模式,比如:大牌的腾讯、百度、京东和阿里,新生的滴滴打的、携程、美团和e袋洗······同时,也催生了农产品电商的诞生和发展。
民以食为天,但当今的农产品生产者、经营者群体正如同2000年左右国内的中小生产制造企业群体,普遍处于品牌缺失、渠道缺失、生产与市场严重脱节等畸形状态,并在持续加剧中!
基于此,未来如果出现一个可能与淘宝、京东分庭抗礼的平台,那一定是农产品的交易平台。
近些年,我们经常看到这样的新闻信息,某地农民种植的瓜果蔬菜,取得大丰收,却找不到销路,只能堆在家里,甚至价格低到还不够采收的工钱,只得任其烂在地里、挂在树上;某农产品生产企业积压了很多农产品,不得变现,已经不堪重负面临倒闭······这种现象在经济学中称之为“滞销”。
在农产品行业,“滞销”现象十分普遍,几乎年年都有,导致农业产出的价值难以实现、农民和企业经营者的投入无法收回,直接影响了农产品市场的健康发展。究其原因,是流通渠道过长、主体过多的流通属性同长生产周期、不宜长期储藏和运输产品属性之间的矛盾。
除了存在的团购模式,我国传统农产品流通渠道模式不仅是中间环节繁杂,且参与主体众多。大小农户、农产品生产企业组织产出的农产品往往要经过产地批发商、销地批发商、零售终端等多个中间商环节才能到达消费者,而且产地批发商和销地批发商可能又是由多级商贩组成,渠道长度进一步拉长。
流通渠道是农产品从生产到消费的桥梁。渠道过长,参与主体过多,直接造成了以下影响!
首先,形成农产品流通渠道价值链呈“倒微笑曲线”状态(如图)。即:流通环节的上游的生产者与下游的消费者在整个价值链中获取的利益和价值偏少,而处于中间环节的中间商获利多。这是一个严重畸形的价值链模式,严重打击了农产品生产经营者的积极性。
其次,产需信息更加不对称。信息不对称又是造成“倒微笑曲线”的根本原因。由于参与农产品流通的每个环节的每个主体都要分一杯羹,流通渠道冗长,环节繁多,就意味着农产品到达最终消费者手中时,不仅时间长而且价格高;农产品终极的买主和最初的买主对于市场信息拥有很欠缺,从而导致了拥有信息优势的中间商群体在整个售卖中最终控制并获得更多利润。生产者生产的产品最终由消费者买单,生产者必须要了解和认清消费者的需求,才能够生产出适销对路产品。由于渠道过长,参与主体过多,生产者很难和消费者直接沟通,中间商则扮演了链接生产者和消费者沟通桥梁的角色。但是连接过程中因为时间过长、主体过多,难免信息会延迟和失真(误差)。结果就出现生产者不知道消费者要什么,盲目生产,甚至过量种植;也或者中间商所带来的消费需求信息不准确,造成误生产。最终导致大量“滞销”。
生产者的利润低,消费者获得价值也低,产品有常常出现滞销,最终导致农产品市场发展动力不足,长期处于落后状态。因此,农产品产业的健康发展,必须从改变传统流通渠道模式开始,即缩短渠道长度,减少中间环节与信息不对称,让生产者与消费者能偶直接沟通与产品价值交换。
而电商模式恰恰满足了这些要求。
(奥科美 尚狼·天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