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生活教育的创立与成长》有感
“教育即生活,生活即教育”——陶行知
最近读陶行知先生的“生活即教育”,受益匪浅。
先生说,所谓的生活即教育是指就是把生活本身当做一种教育来进行,生活中的一切事物都可以作为学习的对象,生活中的一切事物都可以教给我们知识。陶行知先生曾这样说过:“过什么生活便是受什么教育;过好的生活,便是受好的教育,过坏的生活,便是受坏的教育”。
“生活教育与生俱来,与生同去。出世便是破蒙,进棺材才算毕业”。新课程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以培养良好品德,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为活动的课程。新课程强调生活的基础性。首先,是从儿童成长的需要出发,从儿童能感受到的多彩的、活生生的生活出发,通过一个个儿童感兴趣的话题,引导儿童观察和体验生活中的各种事物,加深他们对生活、对社会的认识和感受。现实生活就是对孩子最好的教育。比如:最近我在讲授《在牛肚子里旅行》一文时,结合课本中青头帮助红头的实例,我让同学说说在生活中同学们是怎样互相帮助的,在家庭生活中亲人是怎样互相关照的,孩子们有的说在考试时自己没有橡皮,同桌主动借给自己橡皮的事;在生病时,同学主动给通知自己作业的事;家庭生活中,妈妈如何孝顺年迈的奶奶的事。。。。。。,一件件事,不仅培养了孩子观察生活,思考生活的能力,而且也培养了学生关心他人,助人为乐的好品质,理论联系实际,让孩子在生活中收受到了教育,在教育中联系了生活。
是的,通过学习,要引导孩子们回到他们自己的生活中,用自己的眼睛观察世界,用自己的心灵感受世界,用自己的头脑思考生活中发生的种种事情。在观察、体验、探究、思考的过程中,梳理和升华他们的生活体验,并获得新的生活感受和认识。来达到“回归生活”的目的。
教科书的内容是生活的缩影。教学中,我充分利用这一教学资源,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将教材,学生融为一体。通过生动活泼的表演,变故事为活生生的生活情境,变学生的被动接受为主动参与,让学生在“准生活”模拟中强化感知,启迪思维,指导行动。在学习《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路》一文时,我引导学生注意观察自己放学路上看的情景:大树、叶子、花草、行人,然后让学生进行模仿课文写作,学生们因为有了课文的引领,作文写得有模有样。
在教学《卖火柴的小女孩》一文时,我引导孩子们体会小女孩生活的艰辛:挨冻挨饿,受到别人的欺凌,结合生活实际谈自己在大年夜的生活,引导孩子们对幸福的认识。除此之外,我还引导学生把扮演小女孩,来体会小姑娘的可伶,让孩子在表演中,对比中,体会现在的幸福生活,引导他们珍惜现在美好的生活。
“教育即生活,生活即教育”先生的话,强调了教育与生活的联系。是啊,教育只有与生活联系才能充满活力,因此,我们年轻人只有树立生活化的教育理念,坚持以生活为准绳,敞开课堂的大门,将语文教学从课堂拓展到家庭、社会,与生活全方位“零距离接触”,做到从生活中“知”,在生活中“行”。坚持教、学、生活三合一,才能指引我们更好的对学生进行教育,实现教书育人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