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篇文章很短,但是我们可以从中看出“生活教育思想”的产生过程。民国八年,是生活教育思想上的萌芽;民国十五年,有五六个教师下了决心,丢掉了传统教育,下乡去;民国十六年三月十五日,在南京的一角才出现生活教育的具体结构——晓庄师范,也就是生活教育从理论到实践开始的一天。
但其创立、成长过程也是艰难深刻的。“一个狭小的房子,住五个人,还有第六个是一匹老牛”。“男学生以开荒、挑粪,女的倒马桶作为考试,洗菜、烧饭、打杂都得学生自己动手。”“学校没有围墙,农民随时可以到学校里去。”后来,晓庄被封,封条没处贴,贴在黑板上。”简陋又满是凄感的处境尽现眼前。尽管如此,陶先生毅然写出了读来令人振奋的诗意豪言:“我们以青天为顶,地球为地,月光照着工作,月光下休息和唱歌,过着富有诗意的生活。”
读到此处,我就在想,尽管当时的教育条件如此不堪,但无论是学生还是教育工作者,都能让人感觉到对生活、对工作的那份热忱,那份积极,那份正能量。再看看今天的我们、我们的孩子,条件可以说是优越,无论从家庭经济、交通工具,到校内设施,甚至无法用语言来形容其“好”,可是我们孩子的表现并非比得上曾经的“晓庄师范”的学生。那时,“学生和农民熟悉交流后,学生重新发现自己也有一双手,农民发现自己还有一个头脑。”今天的孩子与父母好像很少有一方能主动“邀约”另一方谈心。也或许是因为条件不允许,除了学习上的简单交流,关于生活、梦想,几乎从不涉及,也不去思考生活教会了他们什么。即便很想与彼此朝夕相处,但生活所迫,父母不得不外出,孩子也不得不成为“留守儿童”。即便如此,孩子却并不能做到足够自立、自强,勤奋学习,给父母以强大的精神支撑。而父母,为了干活方便,却随意地扔给孩子一部手机,助长了其叛逆、自大、消极的种子发芽。更有甚者,父母沉迷于打麻将、玩游戏。晚上、周末,将打麻将的时间和孩子做作业的时间同步。更令人“生气”的是,放学时间已到,却不见接孩子的家长,老师将学生送回家中,方才发现妈妈还在搓着牌,多么美好的生活,多么可悲的“生活教育”!
我们老师今天的教育态度当然也不能与陶先生同日而语。作为一名青年教师,每读完一篇文章都深受鼓舞,特别是今天读到了这句“教育不通过生活是没有用的,需要生活的教育,用生活来教育,为生活而教育。”“以青天为顶,地球为地,月光照着工作……”就好像在聆听一场令人热血沸腾的演讲。
教育即生活,生活即教育。生活教育与生俱来,与生同去。生活与生活摩擦,才能起教育的作用。教育融入生活,生活走近课堂,才能有教育的深刻。例如,在教学“位置与方向”时,虽然内容简单,但只是在黑板上画、写,讲“上北下南左西右东”,总还有学生受自己的生活方向影响,在“东偏南30º”和“南偏东30º”以及一些较为类似的问题中出错。可是,如果能大胆将学生集合于校园内,实地走,随时描述路线,效果则不一样。再如,如果已知三角形的面积和高(或底),求底(或高)的长度时,也常见学生忘了将面积“×2”的情况。其实,这里除了要求学生要掌握三角形的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熟练应用公式,还应让学生知道有“还原思想”在内。我们可以通过举例“上学,从家到学校;放学,从学校到家。”来感受逆向思维的产生;六年级数学上册第一、三单元,有许多关于分数乘、除法的实际问题,都可以通过教师将题目中的文字生活化,找到生活中“谁和谁的故事”原型,如此,学生就可以感觉到题目的被简化,再加整理,即可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生活是数学教学、学习不竭的源泉,关键是我们教师要有联系生活,将生活融入课堂的意识。用生活实例教育学生,更易让学生“感同身受”,用生活情景激发情感,更易让学生走进新知识,将生活、教育融为一体,更能丰富课堂教学,教学实践性活动更生动、直观、有效。
生活,生命的载体;教育,生命的意义。生活,教育,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