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以为,一个人无论开心或者痛苦,但凡不是装出来的,就一定有他的原因。我们可以分享其快乐,也可以一颗悲悯之心表予同情,然而,命令别人是万万不能的,毕竟这违背人的天性。众所周知,人可以让驴与马交配,这是违背这两种动物的天性的,结果生出骡子来,但骡子没有生殖力,这说明违背天性的事无法长久。尤记得,那年我刚上大学,我本身是一个极其内向、不擅长与人交际的人,但有一节课,我大概会一直记得,那节课老师要求每人准备三分钟关于同一个主题的发言稿,而我实在紧张,在我上讲台讲述时,出了大糗,当时面红耳赤,沉默了许久,全然不知自己在做什么。经过这个刺激,我努力练习,找演讲视频,看讲演文章,最终却失败,还自我享受那个痛苦的过程。这就好像,很多老一辈人因为“文革”中上山下乡虚耗了青春,这本是种巨大的痛苦;但他们却觉得很幸福,还说:青春无悔!
记得佛洛依德曾经说过,从某种意义上说,我们每个人都有点歇斯底里——这真是至理名言!所谓歇斯底里,就是情绪过于激动,行为失常,举止失范。而有一种人,起码是在表面上,不喜欢快乐,而享受痛苦,不喜欢体面和尊严,喜欢奴役与屈辱,这就是受虐狂。弗洛伊德对受虐狂的成因有这样一种解释:人若落入一种无法摆脱的痛苦之中,到了难以承受的地步,就会把这种痛苦看做是幸福,用这种方式来寻求解脱——这样一来,他的价值观就被逆转过来了。当然,这种过程因人而异,有些人在痛苦的重压下,会有些不体面的想法,但是思想还不会被转变。而有一些人不仅被逆转,却还添了戾气,一听到别人说自由、体面、尊严等等是好的,马上就怒火中烧,好比那些粉丝对偶像的盲目崇拜,为了自己制造出的偶像,牺牲自己的金钱与尊严,还要面对偶像的防范,这还不够,他们反而对理性劝说的人抱以污蔑甚至侮辱的态度,看来的确有这样气焰万丈的受虐狂!
诗穷而后工,这似乎无法辩驳:在舞台上,人们唱的是《黄土高坡》《一无所有》,在银幕上,看到的是《菊豆》《秋菊打官司》,在书中,人们读到的是《活着》。不但中国,外国也是如此,就说小说吧,雨果的《巴黎圣母院》,已然成为经典之经典,据说素材也是源于现实生活,那也是人民痛苦的心声。美国电影《拯救大兵瑞恩》描写了二战带来的苦难,但却是经历战争之人的痛苦写照。美国女歌星玛瑞·凯瑞,以黑人灵歌的风格演唱,这可是当年黑奴们唱的歌……照此看来,痛苦之生活,有助于净化灵魂,达到艺术的高峰,该是正确的了。然而,从反面去讲,痛苦是艺术的源泉,但多是别人之痛苦:斯蒂文·斯皮尔伯格可不是大兵之一;玛瑞·凯瑞也没在南方的种植园里收过棉花;唱黄土高坡的都打扮得珠光宝气;演秋菊的卸了妆一点都不悲惨,她有的是钱……这种种事实说明了一个真理:别人的痛苦才是你艺术的源泉;而你去受苦,只会成为别人的艺术源泉。
我时常思索一个问题:或许历史上没有全部的事实能证明“诗穷而后工”,却也没有全部的事实证明“诗能达人”,如此一来,这也正说明人的受虐性,或者拼命举反例以证他人之错,或者拼命举正例以自证清白,这之后,还自认为证明这一过程是令人快乐的,不仅自己相信了,还要求别人也相信,这岂非癫狂!
歇斯底里与受虐狂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走进一个受虐狂的内心世界 蒙多。是一个弃婴,因为刚出生的时候长相就很怪异,不仅很丑陋,而且体型非常的巨大。最主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