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怀左
01
前天晚上,小玮给我分享了一篇她的新文章,说她在图书馆学习时,看到很多同学在假装学习:桌子上放着厚厚的复习资料,而注意力却全在手机上。
她说:“我对大学的期末生活有了一丝绝望,不知道大家这样做到底是为了什么。”
我曾经也有过这样的困惑,刚上大学时本以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学习目标,但适应之后才发现其实大多数人都只有自己的放松计划,上完课后最常去的地方不是图书馆,而是自己的寝室。
“上了大学你就可以好好放松了!”这是很多大人在高考完和我们说的话,多少人,信以为真。
所以很多大学,期末学习的人是最多的,做笔记的、抢座位的、背书的,每次期末去图书馆都有一种恍如隔世的感觉,时光仿佛回到了高考那年。但这样的情况,也只发生在期末的时候,平时也有很多人学习,但更多是准备考研的人。
以前我描述过这样的画面:平时像摊大饼,一天一张;期末像炸油条,瞬间膨胀。
这样的循环多了之后,不知道会不会心累,不知道很多人在上大学前,有没有提前预想到这样的画面。
我在学期末拼劲全力,只是为了不挂科。
至于知识,转头就忘。
02
还有很多人,在学期末选择了作弊。
大学里有一次考试,老师在开考前拿着一块抹布将每个人的桌子擦了一遍,他擦的是桌子上有些人用铅笔提前写下的知识点。其实学校早已三令五申,作弊的同学如果被捉到将不再发学位证。
当时老师看到了,他心疼学生,所以选择了另外一种方式。
记得当时他擦完桌子,看着我们说:“其实大学考试在你们以后的路上只是一件非常小的事情,很多东西没学好,还可以重新来过,但用欺骗的手段,其实自己心里是过不去的。”
考试作弊是一方面,快毕业的那个学期,有的人选择了在网上买毕业设计。
四月份时,我在一个群里看到了这样的聊天:
“快毕业了,我的毕设还没有弄好,不知道该怎么办,好着急!”
这时一个人回复他:“如果实在弄不完,就去网上买一份吧,花钱节省时间,如果需要我给你推荐一家我之前买过的店……”
这让我想起了《围城》里方鸿渐买假文凭的情节,他拿着老丈人的钱跑去欧洲游学,四年换了三所大学,兴趣颇广,心得全无,最后在爱尔兰人手里买了一张克莱登大学的假文凭,拿去骗了骗出了钱要验货的老丈人,之后就不敢再招摇了。
你有张良计,我有过墙梯。
还有点斗智斗勇的感觉呢。
03
回过头来,我相信大多数人在上大学之前,都有对未来的预期和自己的学习计划。我们曾经意气风发,有着各种宏图大志,但一次次的期末,总让人哀叹连连。
究其原因,还是因为很多源头性的问题,自己没想明白。
我们的大学很多时候还是统一化的教学,而我们自己都有各自的兴趣点,所以主动学习比被动学习要好,努力去找方向比哄哄闹闹随大流要好。
在我上大学的那几年中,我看到很多本来很有想法的同学,因为周围环境或太在乎别人的看法,后来失去了自己的主动性。表面看是为了维系关系,为了适应环境,到最后其实丢掉的是自己最宝贵的独立性和最好的发展机会。
平时跟着大家走,期末时找别人整理的资料使劲背一背,知识考完试就会忘,毕业时完全不知道自己学了些什么。
这样的大学生活,到底有什么意义呢?
毕业后回首自己假装学习的那几年,再往后心里有多少底气呢?
我自己也遇到了这样的问题,所以当时自己花了很多时间思考了一番。想通后,我觉得自己有必要跟着心走,选自己真正感兴趣的东西去学,完全不感冒的东西,差不多过去就行。
所以大学四年,我几门功课成绩都一般般,但自己的几乎所有业余时间都利用起来了,看了很多书,大一加入了山东青年作协,之后沿着这条路一直走到了现在。
有了方向,假装的时间就会少很多。
04
如今又是期末,上周我来图书馆时,人山人海,这周很多同学刚考完,人已经少了很多。
思考“假装学习”这个问题时,有时候我也觉得很痛心,想来没有人愿意假装,我们上大学是想学知识的,而不是学表演的。
所以有几个关键点,我想再强调一下。
结合最近看的《爆裂》,里面有几个原则我觉得很重要:拉力优于推力,违抗优于服从,实践优于理论,韧性优于力量。
拉力优于推力:拉力强调的是我们内在的力量,重在积极性。我们想学什么,喜欢什么,先把这个问题想清楚,后面的学习生活才能更好展开。当我们确定了自己心中真正所爱之后,我们的主动性便会提高很多。
违抗优于服从:别人安排的,不一定全是对的,在大学里适当违抗并没有坏处(注意是适当)。把时间调动得更积极一些,更私人化一些,我们便可以拥有更多属于自己的时间。有舍有得,一边稍微放下一些,另一边就会得到一些。
实践优于理论:大学生最大的问题是想很多,但真正可以做到的,少之又少。现代社会发展飞快,如果每一件事都等到我们规划好再做,事情可能已经凉了,所以边实践边思考就成了一个很好的做事方式,在做的时候慢慢调整,这样的节奏也是可以借鉴的。
韧性优于力量:短期的爆发力我们都有,但长期的坚持和自律,就不是每个人都可以做到了。想在某个方面做好,想在某个领域中有小小建树,需要我们做好持久战的准备,长期做下去。而孰能生巧,把功夫用在哪里,成绩便会出在哪里。
写在最后,希望在最好的年华里,我们可以少一些假装,多一些发自内心;少一些被动,多一些积极主动;少一些随大流,多一些自由时光。
用《无问西东》中的几句台词结尾:这个时代缺的不是完美的人,缺的是从心里给出的真心、正义、无畏和同情。
爱你所爱,行你所行,听从你心,无问西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