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7-11岁儿童进入了具体运算阶段。之所以称为具体运算是因为这时儿童已开始使用心理运算来解决具体问题。比如能对因果原则有了更好的理解,知道什么因会导致什么果,具有一定的逻辑性,能进行分类和传递推理。知道有些事物是没有生命的,而在幼儿时期通常认为自己玩的玩具布娃娃认为是有生命的。
昨天我们提到幼儿园时期还是以游戏式的学习来增强注意力,但进入小学阶段即学龄期时,游戏反而会转移孩子的注意力。“游戏”类似于入门教育,往往绕过或避开了严谨性和掌控性。如果未来是对一个学科真正深入的学习,那么其过程不应该是娱乐性的。所以学龄期时孩子要经历的是较为严格的知识教育,学生的学习是有约束性的。比如语文、数学、英语、美术、音乐,大部分没有给趣味性游戏留出位置。研究发现孩子们对学习项目感兴趣或非常专注的投入学习,那么学习的过程就会得到简化,这里面大部分也取决于教学质量(孩子们投入到学习中并且为之努力需要具备学习动机,老师们如何充分利用这点取决于其自身水平和教学质量)。所以大部分家长关注学期房希望找到好学校好老师也是有一定道理的,期待教育资源的平衡性。
这里我们再重点讲讲学龄期儿童的记忆策略。我们知道(对记忆无意义音节的实验已经充分证明)通过背诵和记忆所获得的信息价值比简单的阅读更加可靠。除此,背诵方式也能评价进步,欣赏学习成果,它时一种练习也是对努力的回报。学龄期儿童有四种常用的记忆策略,即外在帮助、有意复述、组织分类和精细加工。孩子在五六岁时,可由身外之物提醒,比如列出一个单子写出要做的事情;在六七岁时可以教会孩子有意识的重复要背诵要记忆的东西,直到记住为止;十岁左右的儿童可以教会他们进行逻辑分类分组,比如可以把动物园看到的动物分为哺乳动物、爬行动物等;年龄再稍大时,可以培养孩子精细化加工,把要记的东西和其他东西联系起来进行记忆,比如对于一个没有意义的电话号码可以运用谐音赋予意义进行记忆;或对一段材料进行联想赋予一个故事或情境进行记忆。这四种策略可以一直运用伴随终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