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字排列的逻辑(三十一)
——经典美文的图式是怎么形成的
经典美文之三十一:以《群鸟学艺》为例
《群鸟学艺》这篇文章原是人教版教材的一篇老课文。这篇文章还有一点意思。先来看起因:
许多鸟听说凤凰会搭窝,都到他那儿去学本领。
许多的鸟听说了凤凰是建筑大师,慕名而来,都想要学本领。这是一个起因了。这一句话其实由两个分句构成,这两个分句是什么逻辑关系呢?应该是顺承关系:“听说了便到他那儿去学习”;也有一点因果关系的逻辑:因为这许多的鸟听说了凤凰很会搭窝,所以都到他那儿去学本领。
既然来了,凤凰当然就得讲点什么。
凤凰说:“学本领要有耐心;没有耐心,什么也学不成。”话刚开个头,猫头鹰想:“凤凰只是长得漂亮,不见得有什么真本领。有什么好学的!”猫头鹰飞走了。
这一个自然段共有三句话。第一句写凤凰讲课,第二句讲学生猫头鹰的想法,第三句讲猫头鹰的行动。这三句是顺承关系的逻辑。这一段有意思。凤凰老师讲的似乎是平平常常的大道理。而我们似乎都不太爱听,猫头鹰就是我们这类学生当中的一员,听了大道理就嫌烦,于是他飞走了。
凤凰老师接着讲课。
凤凰接着说:“要搭窝,先要选好根基,比如大树干上的三个杈……”老鹰一听,想:“啊!原来就是找个树杈,挺简单,我会了。”老鹰拍拍翅膀,也飞走了。
这一个自然段也是分为三个层次来写的:凤凰讲课——学生老鹰听课后的想法——老鹰的动作。
如果说凤凰老师刚开始讲的还是大道理,那么这里就开始讲搭窝的具体环节了,那就是“选好根基”。如果说上面的猫头鹰没有学到什么东西就飞走了,那么,老鹰也只是了解到了搭窝的“选址”工作就飞走了。这几位学生都是比较“没有耐心”,与凤凰老师一开始讲的“大道理”正好相反。
接着来看:
凤凰接下去说:“把叼来的树枝,一层一层地垒起来……”刚说到这里,乌鸦想:“原来就是垒树枝啊,我也学会了。”乌鸦得意地飞走了。
这一段的行文结构还是沿用了上面两个自然段的行文结构来安排的。这里,凤凰老师开始讲搭窝的具体方法了。可是还没等凤凰老师完全说完,乌鸦只听了一部分就以为自己学会了。于是,他也得意地飞走了。乌鸦毕竟听到了“垒树枝”的搭窝法。但这显然是还不够的,接着来看:
凤凰又往下说:“这种窝不算好。要想住得安稳一些,应该把窝搭在房檐底下,不怕风,不怕雨……”麻雀听了,高兴地想:“和我想的一个样!”麻雀转身飞走了。
行文结构还是按照上文的路数。但是,此时,凤凰老师讲到的知识已经更加深入了。他讲的内容已经有了一些转折,因为他否定了上面那种“窝”。别小看麻雀天性爱“叽叽喳喳”的,麻雀在这些学生当中,还算是比较有耐心的同学,至少他知道了怎么能够“住得安稳一些”。
在这些同学中,小燕子是与众不同的一位。当然这里运用了对比的写法,为了突出燕子“有耐心”,他列举了上面四位缺乏耐心的同学的心理活动和行动。我们来看看小燕子是怎么“学艺”的:
只有小燕子还在那里认认真真地听。凤凰对小燕子说:“搭这样的窝要不怕苦,不怕累。你要先叼泥,用唾沫把泥拦匀了,再一层一层地垒起来,然后叼些毛和草铺在窝里。这样的窝住着才舒服呢。”小燕子听完,唱起动听的歌,向凤凰表示感谢。
这个自然段共有五句话。第一句写小燕子学艺的态度。接着的三句话讲凤凰继续讲授搭窝的态度和技巧。最后一句讲燕子向老师表示感谢。这五句话也是按照顺从关系的逻辑安排的。
最后一个自然段点出结果:
许多鸟都向凤凰学过搭窝,可是有的仍旧不会搭,有的搭的窝很粗糙。只有小燕子搭的窝,不仅漂亮,而且又结实、又暖和。
这篇文章抓住了学生们学艺时的心理活动描写和飞走时的动作描写,用四种鸟与燕子做对比,告诉我们:要向小燕子那样,虚心、有耐心地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