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二:关于期末考试成绩,同桌之间互相抄袭。然后孩子拒不认自己抄袭的行为。但是同桌的家长已经反馈出这样的信息。家长和孩子再三确认,孩子也没有来承认这件事情。
这个问题呢,我们还要从一个日常行为习惯来谈起,孩子在平时生活中是否也有不承认自己的错误的行为习惯,她对她的错误是否坚持,不承认,拒绝道歉?孩子日常生活里是不是有,如果有,频率是什么样子的?还是孩子一直就没有不承认错误的这样的表现,这样的习惯?
孩子在平时不是不承认错误,而是坦然的表达自己的不接受,如果是她可以接受的,基本上会很诚实的去做。苏老师的答疑让我意识到,我的第一次引导有欠缺,当时她可能只是知道这件事不可以做,却在内心觉得做这件事是很好的解决办法。我从心里怀疑,她之后的学习是不是都会想要采取这种办法,避重就轻呢?因为在做家庭作业时,她是百般的表示不愿做,很难,可是去学校却又很轻松的拿到高分。我会猜想是老师给的压力,现在却会觉得有可能这是她想出来的办法。
如果孩子以往都很诚实,能做到说话算数,那么这件事情的发生我们也要考虑到他的一个偶然性。毕竟孩子还小,偶尔的一个偏差行为,也不会带来太大的影响。问题是我们的教养管教方式会不会去给孩子带来一些负面的影响?这是很关键的。
教养方式方面,奶奶会比较强调100分,我看到她的成绩好,也会不自觉的表现出开心的样子,这确实是对她的强化。虽然我会在她有压力时告诉她没关系,分数不重要,但显然还是给她形成了这样的印象。这需要在以后引起重视。
如果孩子平时非常诚实,那么针对这件事儿,我们就不要单一的去听同桌的妈妈如何的去说。这个过程当中也许别的小朋友抄了,他向妈妈这里讨好的时候会说,我同桌也抄了呀,我俩互相吵的。那这个问题可能我们的孩子的真诚程度就会受到父母的否定,我们过多的去强化这件事情,可能会给孩子心理带来了一些影响。
有这种因素,现在看来需要在以后慢慢看结果了,这是我没有想到的,所幸没有一直追问。
在这个过程当中,我们的孩子的确是存在着这样的一个偏差行为,但是个人又拒绝承认。关于这个问题呢,我们解决问题的策略就要想一想了。
怎么办呢?第一,我们要了解孩子的动机,她这么做她的目的,我们作为家长一定要透过现象看本质,通过了解孩子的行为,看他行为背后的目的是什么?她可能是因为这样的表现,取得良好的成绩,获得老师、同学、妈妈的满意,妈妈的表扬,这也是儿童常有的一种行为。他想获得这样的荣誉本身没有错误,只是他获得的方法不对。
我们不得不去反思一下,我们的孩子为什么需要去追寻这样的表扬,这样的荣誉呢?有些时候是和我们的要求是分不开的。
这个时候,我们也要去和孩子同情也好,共情也好。妈妈知道这件事情,你肯定是想获得良好的成绩,你采取了和同学互相看卷子的一个方法,那你想一想你想把最好的成绩给妈妈的时候你还可以怎么做呢?
最好的成绩是不是100?我们的家庭在日常生活里是否也在追求着这样的一个数值呢?所以我们把最好和100去衡量一下。
其次呢,可以跟孩子再一次的去搞一搞这样的互动,今天的事情你可以放一下,延迟几天。然后你把同样的类型题变换一种形式,再和孩子去沟通,去交流,去做一下,看看孩子的这份这种能力还是否具有?还是否存在?你也可以去体察出这张卷的真实程度在哪里?
孩子的口算有点差,但是孩子每天都在进行着口算,都在进行运算,她的这种能力在提高,可能在期末考试的时候,她会达到良好的发挥,就能算的准。所以这个时候呢,我们也要确信孩子的能力,在平时你和她做题的过程里,或者是和她互动交流的过程当中,你也能发现她这个能力的变化。
我们处理问题的前提就是一定要保护孩子的自尊心。哪怕她今天是抄的,但是她的动机在这里,所以我们一定要去鼓励孩子,肯定孩子拥有上进心,拥有学习的这种夙愿,这样的一个努力,让孩子感受得到,其次是改变方法的问题。
我们如果观察得到孩子学习、计算变换之后的能力都存在,那么我们可以肯定的去相信这套题是她自己做的。
我们在和自己孩子聊天的时候也要讲究策略,不要直接拿过来就告诉她,谁谁谁说什么了,这个过程有时也会影响孩子的人际交往,彼此之间的信任,“你说的这一句话,我妈妈不断的去问,我不断的去问我”。慢慢的,也会影响她的心理感受,也会影响她的人际,也会影响她对其他人的信任,这是我们要关注的,要注意的一些事项。
感觉有些惭愧,在注意调查事实真相的时候,忽视了对孩子的尊重,这也是我以后需要注意的地方。在孩子的人际交往方面给她助力,而不是阻力,这方面需要好好学习,我感觉自己在人际交往方面也注意较少。
我们大人在处理这个问题的时候切记过激,要懂得延迟满足。可能在这个过程里,你错过三天,错过五天或者是错过一周,在她情绪完全放松的状态下,再和孩子慢慢的去聊。我听说他以往做题的时候语文掌握的程度,他这次考试考这么多,他是怎么获得这么多分儿的呢?你这样跟孩子在自然的状态下去聊天,孩子的防御性就打开了,可能就会说实话了。我们不是说他一定承认这件事情,问题在于我们未来如何的去,学习如何的去真诚的去面对自己的能力。
在正确,严肃的解决问题方面,我往往比较心急,其实孩子对于事情的认识也需要一个接受的环境,接受的心态,家长也需要延迟满足,学习了。
通过这件事情,我发现我跟孩子的交流存在一些问题:
1、着急的时候还是会关注事情本身而不是孩子的感受,相对而言更加关注大人的反应而不是孩子;
2、对一件事情的处理不够坚持,好像下意识认为孩子是抗拒的,有投射,好像孩子也有投射性认同;
3、在严肃与轻松之间其实有一个缓冲地带,就是游戏,我的方式太过于刻板了,效果也不好,其实这件事再看到苗头的时候,我就做了处理,还是过于表面化了。
希望以后跟随苏老师不断提高吧,我会慢慢的把陪伴孩子的感受整理出来,谢谢老师的悉心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