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讲题目是“以差异化教学打造好课堂”,我不禁想到了第十七讲共读的篇目《差异化教学法》,在信息技术的支持下,我们可以准确地了解每一位学生的准备度,并为他们提供符合自身程度的学习内容。
这篇文章一开始,王博士提出了课堂实践的STD标准——S是学生中心、T是团队合作学习、D是差异化教学。其实,课堂要达到这个标准是很不容易的,尤其是差异化教学,在日常的教学中,面对一个班几十个学生的课堂,老师更多的采用的是相对折中的方式,针对班级里的中等生进行教学。而差异化教学则要求老师必须善用科技精准掌握每一名学生的准备度,再基于这些准备度,提供不同的内容给不同程度的学生。王博士以林欣玫老师在福州台江区第三中心小学演示的一堂基于一生一平板的六年级数学课为例,很好的展示了STD这三项好课堂的成功要素。在共读中,陈蕾老师还以自己的一堂差异化教学的课堂与林老师的课堂做了比较,分析了这两节课在测评能力的方式、提供的教学脚手架、班级展示三个方面的区别。
再来回答一下陈蕾老师文末的提问,林欣玫老师的示范课里给你印象最深的一点?我觉得是林老师根据学生不同的解题方法推送不同页面进行差异化教学的部分,融合了信息技术的课堂,通过反馈器收集学生的数据,了解不同学生的不同准备度,再分别推送不同的学习材料到学生的平板电脑上,也就是为不同层次的学生提供不同的学习脚手架,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