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经很久没有回老屋了。老屋是我爷爷奶奶生前住的房子。那里留下了太多的故事,也承载了我年少时的欢笑与泪水。
小时候,我在奶奶家长大。因为母亲在自考师范后来又上学,所以,我自然被送到奶奶家,在奶奶家吃饭、睡觉、玩乐,那段日子感觉无忧无虑的,像小鸟放飞在天空中。
因为父亲母亲都是教师,要上班,所以我,比我小三岁的弟弟,加上大伯家三个孩子,奶奶要看着我们五个孩子,好让大人们各忙各的去。傍晚时分再各自领回家,第二天早上再送来老屋。
老屋门前的一堆沙子,成了我们几个玩乐的“阵地”。我们掏洞洞、做沙堡,总是能玩出各种花样来。日子是开心的,但时光很快就过去了。
我们渐渐长大,由村小学,到镇里中学,再到县城高中,越走越远,回老屋的时间也由一天一去,变成一周一去。
母亲对我们管教严格,只要放学回来,有事没事必须去爷爷奶奶家看看,那时候不知道为什么要去,只知道听大人的话就行。现在感觉,意义深远,且对我影响很大,造成我现在教育孩子,每逢周末,也必须带孩子们去爷爷奶奶家转转。
记得那时候,每次我周日打包行囊去县城读书,爷爷奶奶总会偷偷给我塞钱,五十元、一百元不等,怕我一个女孩子在外面吃不好。我们的县城一中是重点高中,我公费考上的,爷爷很高兴,但他从来没有表现出来。无意中一次,我听他跟别人讲,“我孙女是我们村第一个考到县重点的…”那脸上的笑容,足以表达他有多么的感到骄傲,倘若有个大喇叭,他估计会对着喇叭说,生怕别人听不见。
过了很多年,我们远离家乡,到了外地上大学,然后成家立业。回去的日子更少了,只有在逢年过节时回老屋。每次带着礼物回去,大包小包的,奶奶说老年人吃不了,时间长就过期了。于是我改成每次回来给奶奶留一千块钱,让他们买自己喜欢吃的。这样也不浪费。奶奶当然推辞,后来她听母亲说我工资还可以,就默默收下了这份孝心。
我结婚那年是2010年,爷爷查出来得了胃癌,治疗了一段时间,就回家静养了,医生说没有太大意义,让尽量减少病人痛苦吧。年后爷爷就过世了。葬礼办的还算排场,全村的人都来送行,不少人感慨“好人咋命不长呢”。那天路上的雪不多,但风吹得脸生疼。
爷爷走后,奶奶到大伯、叔叔、我家轮流居住,由我们照顾。后来,奶奶逐渐从阴影中走出,又独自去老屋生活了。我们都不放心,但又拗不过奶奶,所以只能轮流晚上去老屋陪睡。
就这样过了三年,2013年的一天,噩耗再次传来,奶奶突发心梗,没有来得及抢救。当时我怀孕已经7个月了,还上着班,母亲电话里安慰我不让我着急,不让我回家。但我怎么可能不着急呢。那是带我陪我长大的奶奶呀,我亲爱的奶奶。
我顾不得那么多,跟领导请了假,让老公开着车就往回赶。我们农村有个风俗,孕妇不能参加葬礼,我执意要回去,不参加也行,我在家呆着不去老屋也行,但我一定要回去。看着窗外往后倒退的树木,眼泪止不住的往下流,三年前也是这样往家赶,为了见爷爷最后一面。那时在车上哭了一路,这次我知道自己怀孕不能情绪太激动,所以稍微克制了一下。
回到家,按习俗,我不能去老屋见我奶奶最后一面,只能待在我家。他们都去忙葬礼了,家里只剩几个月大的侄子和我。我帮忙看着侄子,还能不去想奶奶的事儿。我家在老屋后面二百米的地方,中间原来有房屋遮挡,现在农村规划,中间的人家搬迁了新址,所以现在只要站在我家二楼,就能看见老屋。
出殡的时候,可以听见唢呐的吹打声越来越大。家里只剩下我一个人。近在咫尺,却不能去送别奶奶,眼泪止不住的流。我上到二楼,朝着老屋的方向跪下,轻轻弯腰磕了个头,算是送别奶奶最后一程。
自爷爷奶奶走后,老屋一直闲置。有时候,大伯会去打扫一下。有一次打电话回去,从母亲口中得知老屋由于长时间没人住,被雨水冲塌了墙,不过又砌好了。
几年前,我带着女儿开车回去,车停在老屋门口,看着紧闭的门锁,斑驳的墙体,墙头上还有几根荒草,心里像打倒了五味瓶。它静静的在那里,我不知道该如何触碰它,好想再去轻叩那扇门,好想门口再出现熟悉的脸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