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4月7日 周三 曲靖 晴
雨后初晴,空气清新,听了乱弹,无语。
听中记:
今天内容开始进入“起居有常”。先普及一下中国文化对“起居”的基本认识,养生就是衣食住行四个模块,“起居”是第三个模块--“住”。
“住”字很有意思,一个“人”一个个“主”。中国文化是要做出的文化,是自己要在自己的生命体系中当家作主。关于“住”,中国文化有三层意思。
首先是身有所“住”,我们的肉体、皮囊就是我们的“身”,我们的身体就是载道之器、乘道之器,如果没此身,心性自然也就没有居处。
心在身体里面住得好不好,也就取决于身体是豪宅、经适房还是危房。若是豪宅,代表身体很好。若是危房,相当于房子漏水、墙快塌,人也就比较麻烦。
现在这个时代拼“颜值”。很多人会选择整容,或者微整形,或者买一些好看的衣服,甚至养生,说穿了都是在“身”这个地方搞装修,企图给心打造一个好的住处,这是我们现实的需求。
第二,当我们把我们的肉体搞好后,自然心也可以在身体这个住处安居乐业,心就有所驻。可禅的表达是心有所驻是普遍人状态,它必须要从心有所驻超越到心无所驻,因此,《金钢经》“因无所住而神气行”。
当我们把身心都安顿好后,自然要到身心以外去看看,也就是天地山川。居家何方,如何安家?在中国文化中就为重要。因为无论我们住在哪?说到底,都是在天地当中去起居。
中国文化堪舆或阳宅风水,都是居于天地阴阳去调整选择起居场所。“起居有常”中心在“起居”和“常”,“起”有“常”和“居”有“常”。“居”联系到的是居所、居住,最容易忽略的这个词“居心”,所谓的“居心何在”,“居心叵测”。“居”在中国文化中的定义叫做“安”,“居心”又叫你安了什么心。
在佛都中有种身份,叫居士,又叫在家修行人。在家修行难过于出家修行,因为在家修行不仅在修行,还要照顾世间法中的纷纷扰扰,所以,居士的意思就是在家修行更需要心有所居。“居”的意思除了住处外,还有心的一所状态。
关于“起居”必须明确,人是天地之产物。人在天地中生存,天地是我们每一个人共同的生存空间,我们又把自己的空间叫“小天地”。“起居有常”的背景就是在天地中起居,以天地变化这个“常”为起居参考标准。
在这篇后,会提到真至圣贤四个不同纬度,不管是法则天地,相思日月,遍猎星辰还是游行于天地之间,我们都可以看到整个中国文化对人文纬度的不同表达,都是在讲同一个东西,人如何在天地中起居和人如何处理与阴阳的关系。当你在天地中起居越好,与阴阳关系处理得越好,你的纬度越高。
可是巜内经》讲的天地与我们说的天地是不同的。中国文化的天地是有标签的。“天”代表无形,“地”代表有形。
前面说过“食物因地制宜”、“道地药材”,所有有形的东西都由地来决定。人种、矿产、矿脉、水土、植物、动物都由地来划分,甚至茶亦有地域差异,过了这个坡就不一样,包括矿产亦如此。老子说,“人法地”,人一定要“法地”,在居处这个模块来说,法地就是选环境、朝向、山川。
有形的空间固然重要,它包括山川、方位、地段,但中国文化的指圭(?)是有形的最终要归于无形,而现在最容易忽略的是无形的空间。大部分人对无形空同是缺乏认识甚至设有认识。
我们对于空间尤其是居所的认识都是基于面积,面积是物体与物体之间距离构成的东西,比如房子面积就是墙与墙之间的距离构建这个空间,真正意义空间是空与空的距离而不是有形的物质之间的距离。一个真正好的空间是建立在有形又超越这个有形,这个空我们叫“有容”,这个“空”是有无限延伸面的“空”。中国文化对高纬度的东西描述是“无边无际”,“无量”。
如果我们只是把空间局限于一个好的有形的房子时,那一定不能尽善尽美,必须从真“空”这个介面来看,才能打开眼见。所以,佛法的表达又叫“真空胜庙宇”。
今天先在空间在文化的表达上让大家对起居做了一点点认识,明天把这些概念来落个地,来谈谈真正跟我们悉悉相关的“起居有常”…。
听后思:无语
晚10时记并发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