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部1990年的香港电影中,张国荣饰演的阿飞旭仔,把自己优雅地比喻为“无根鸟”。旭仔试图在生命中遇到的每位女性身上,弥补母亲在他长大成人过程中的缺失。他曾感受过温暖,却还是无法摆脱沉重和无力感,找到自己的“根”,最后他抛下一切去南洋寻找生母,改写自己的命运。
很多人都认为孩子长大之后,自然会忘掉小时候的事情。但研究表明,被确诊为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人中,至少有一半曾在童年遭受过虐待。原生家庭带来的影响,会贯穿我们的一生。
为了帮助人们揭开记忆深处的秘密,获得自我成长,英国心理学家奥利弗·詹姆斯写下了这本《原生家庭生存指南,如何摆脱非正常家庭环境的影响》。这本书于 2002年首次出版,是一本热销英国近20年的心理学经典著作。
作者奥利弗·詹姆斯,不仅是一位儿童心理学家,同时也是关系精神分析学家、作者、记者、电视纪录片制作人和主持人,被英国《泰晤士报》誉为“国民心理学家”。代表作有《天生非此》、《青少年的暴力倾向》和《沙发上的不列颠》等。
20世纪80年代时,基因决定论处于鼎盛时期。但现在,对于“我们究竟如何成长为现在的我们”这一主题,已经认为社会环境,尤其是父母的抚育,才是真正的决定性因素。
一、父母抚育对我们的影响
已经有研究证明,父母对孩子的抚育方式,会影响孩子大脑的电-化学模式,甚至会影响大脑不同部位的尺寸,早期抚育可以说为我们的皮质醇水平和左额叶脑电波模式设置了控制器。
我们成长为什么样的人,很大程度是来自于我们童年的经历,来自于我们父母或抚养人的抚育方式,我们的父母或抚养人会把他们童年经历的一部分转移给我们。
而当我们为人父母以后,又会将自己的童年经历的一部分带给我们的孩子。
因此,了解“我们是如何成长的”,能帮助我们成为更好的自己,也有助于我们现在或未来成为更好的父母。
二、影响父母抚育方式的因素
家庭生活中,除去父母本身的特质造成的差别以外,还有以下这些因素,会影响你的父母或抚养人的抚育方式:
(一)性别
无论如何强调一视同仁,男孩和女孩受到的抚育仍然是不同的。
1.生理差异
两性体内产生的性激素,睾酮和雌激素的量是不同的,男婴和女婴确实天生就不同,这会影响父母的行为。
2.性别刻板印象
许多研究表明我们会根据一套性别刻板印象来对待孩子,无论他们的实际行为如何,例如倾向认为男孩更擅长数学和体育,女孩更擅长语文和艺术。
社会环境也会促使部分父母区别对待不同性别的孩子。
曾在戴安娜王妃的葬礼上献唱的英国著名摇滚歌手艾尔顿·约翰,有众所周知的女性化爱好,他是家中的三男,小时候像个女孩一般长大。艾尔顿的母亲凯蒂来自一个著名的演艺世家,家族中有很多杰出的女演员,她一直希望有个女儿。
艾尔顿从小就被认为娇弱且富有艺术天赋,他喜欢穿衣打扮,不擅长板球、足球等男子气的运动,但非常喜欢在观众面前表演,他对母亲的戏剧世家很感兴趣,对母亲家族的女性产生了强烈的身份认同。这是一个极端的例子,但也说明了父母的抚育方式对孩子的个性塑造上的影响。
(二)出生次序
多子女家庭的兄弟姐妹间,通常存在巨大差别,即使是同卵双胞胎也不例外,用基因无法解释每个孩子的独特性。
其实,父母的精力和爱有限,不同出生次序的孩子,会采取不同的策略来获得父母的关注。
而且不同的孩子出生时,他们父母的生活、婚姻都处于不同的阶段,这会导致父母采用不同的抚育方式。除此之外,每个父母都会把自己童年经历的一部分包袱转给每个孩子。
所以,出生次序的不同,会影响父母的抚育方式。
通常来说,家中老大找定位最省力,只要听父母的话就行了。所以老大通常比弟弟妹妹更有主见,更自信,也更强势,他们往往更具有责任心,认同传统道德,认同父母的价值观,服从父母的权威,基本不喜欢冒险和危险的运动。
独生子女在许多方面与老大很相似,不同之处在于独生子女没有弟弟妹妹,父母的爱不会被夺走,尤其是在他们自己也意识到这一点以后,他们很容易改变策略。
后出生的孩子,通常会采取不同的策略来定位自己,他们相对来说没有很强的责任心,但会更有同理心,更合群,不太容易发怒,更热衷于冒险性和接触性的运动。
家中最小的孩子出生时,吸引父母的爱和亲代投资的许多策略,已经被哥哥姐姐们使用过了,由于没什么可选的,作为最后出生的孩子,最好的策略是创新和拒绝现状。
著名的思想家列夫·托洛茨基,卡尔·马克思和菲德尔·卡斯特罗,在家里的排行都不是老大;而建制派的主要人物们往往是家里的老大。
在家里排行靠后的科学家更有可能开创全新的理念,例如查尔斯·达尔文,科学家在家里的排行越靠后,他们的兴趣就越广泛,也许是因为广泛的兴趣可以增加获得父母宠爱的机会。
(三)偏爱和期待
流行歌星迈克尔·杰克逊,从小生活在非常严酷的环境下,他的父亲使用威吓手段把杰克逊五兄弟训练成了顶尖的流行偶像。他们放学之后的所有时间都用来练习,他们的父亲则手持皮鞭在旁监督。
父亲对迈克尔的要求最为严格,他被要求练习更长的时间达到更高的水平;而母亲认为他独一无二,在所有孩子中与他的关系最亲密。
从小被视为与众不同,可能是取得非凡成就的一个重要原因。
大多数情况下,父母双方不会偏爱同一个孩子,一方喜欢一个长相漂亮的孩子,另一方可能会偏爱一个长相不太出众的孩子。
对于特别有成就的人来说,在成长过程中,他们在父母或其他亲人眼里总是有特殊地位的,已退役的足球运动员加里·莱茵克尔也是这样的例子。
(四)过去的经历对现在的影响
英国查尔斯王子,生来羞怯压抑,缺乏自信,这些个性特征更可能和他父亲菲利普亲王对他采取的教育方式有关,也与母亲和保姆对他的早期抚育有关。
研究表明,我们会把童年的许多经验带入成年后的生活。在信息的触发的条件下,我们很容易把亲人的某些特征转移给陌生人。
我们更倾向于喜欢那些与我们的父母或兄弟姐妹相似的陌生人,看到“熟悉”的陌生人时,我们就会期待陌生人以同样的方式对待我们,就像我们的亲人在过去所做的那样,这种期望也会反过来会影响我们的感受。
我们总是在友情或爱情关系中重复某些模式,例如总是倾向于和同一类型的人陷入爱河,或者成为朋友。
三、如何面对父母抚育带给我们的影响
每个人在家中都有一个角色,或许你从小特别受父母和其他亲人重视,或者你从小都是不善待见的丑小鸭,无论你的童年经历如何,在你长大之后它仍然会影响你,我们应该积极地面对。
(一)自我审视
首先根据下列因素,列出你的情况:
● 性别
● 出生次序
● 在学习和职业生涯方面,父母对你的期望
● 从小被偏爱的程度或不受待见的程度
● 过去的经历对现在的影响
为了让信息尽量完整,如果可以,不妨请你的原生家庭成员帮你参详,任何目睹了你的童年生活的人都可以帮你回忆。
审视自我时不需要很确定,你可以推测过去发生了什么,例如你父母的动机可能是什么。
(二)维持现状或改变
完成自我审视后,应该能够明确你在原生家庭中的角色、特征以及成因了。
你可能对现状还算满意,愿意维持下去,这当然没问题;但更多的可能是你想要一些改变。
改变的发生主要通过内省。
内省主要有以下几种方式:
1.向亲近的人表达自己
与同事、朋友、家人或爱人谈论自己有一定概率使你得到内省,但概率通常不高,事实上与亲近的人诚实地谈论自己,有更大概率演变成回避真相的一种方式。
2.向心理咨询师表达自己
与心理咨询师或心理治疗师这样擅长倾听,受过专业训练的人交谈,他们也许会给予你很大的帮助。不过,可能很难找到真正正好能解决你心理问题的治疗师。
3.通过艺术活动来表达自己
写作和绘画等艺术活动,有较大可能引发生动的自我觉悟,并且可能是一种不自知的方式。内省的发生必须有情感的重新体验。在重新体验之后,你可以写一个以你自己为中心的短篇故事。
奥利弗·詹姆斯在《原生家庭生存指南》中阐述了他的理论和研究观点,原生家庭在我们最初的6年里,赋予我们家庭剧本中的角色,塑造我们的自体感,形成我们的依恋模式,决定我们的良心。
这本书读起来并不轻松,内容之丰富绝不是一篇两篇文章所能表达的,如果你想要更深入地拆解自己人生的前6年,通过剖析原生家庭带给我们的是非观,关系模式和自我界限,改写我们自己的人生剧本,那一定要翻开《原生家庭生存指南》读一读。
我是聂梓吟,分享原创书评,欢迎与我多多交流~o(* ̄▽ ̄*)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