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大概八九岁学会了骑自行车。十一二岁的时候就自己骑着自行车出村去看姥爷。
老爷的村子离我们家12里地,对我来说算是一段很长的距离了,中间要经过一片树林,我和小伙伴们来这里摸过知了猴,但独自经过这里我还是有点害怕。好在过了树林有一个村子,是二姨的家。在二姨家玩一会儿,然后继续出发。
母亲患有严重的哮喘病,每到秋冬季节便出不能出门了,看望姥爷的事便交给了我。
姥爷自己住在一个小院子里,三间北房,外屋挂满了锄头镰刀等农具。姥爷瘦瘦的,总是弯着腰,我说:“我娘说你腰疼就不要下地干活了。”
姥爷说:“我弯着腰干活,腰反倒不疼了。”
我把娘蒸的包子,用罐头瓶装的炖肉拿给姥爷。
老姥爷总说:“回去告诉你娘,以后不要再送了,我什么都吃得下去,要让你娘多吃点,她从小吃苦,没有吃过什么好东西。”
姥爷总详细地打听母亲的身体状况,吃什么药?吃多少饭?晚上咳嗽能不能睡着觉?天暖和时能不能出来晒晒太阳?然后叹口气:“唉,都是年轻时落下的病根儿”
看得出来,姥爷非常惦记母亲。
我的姥姥去世早,母亲兄妹4人,母亲是老大,也就承担起了家庭的重担。
那时候没有商品经济,从碾米磨面到蒸馒头做饭,从纺纱织线到缝制服装鞋袜都要亲自动手。白天浆洗缝补,围着锅台转,晚上在磨坊推着碾子转。当时家庭里妇女的劳动强度是现代人无法想象的。
然而母亲在这种情况下居然坚持上完学,后来成为了一名教师,她对我们说她上学时是班里唯一迟到还不受老师批评的学生。
每次看姥爷回来母亲总是问这问那,除了问姥爷的情况,还问在哪里吃的饭,和谁聊天,聊了什么内容。穿插给我们讲邻居家谁家的媳妇回娘家受到了娘家嫂子的冷落。谁家的新女婿去老丈人家闹了那些笑话。
当时觉得母亲婆婆妈妈的,特烦,我一个小男子汉了还能被饿着!现在回想,其实母亲是在教我待人接物和做人的道理。
姥爷去世后没几年母亲也猝然离世,从此再也没有人在我耳边柔声细气教这些道理了。
母亲这一辈子早年把爱给了弟弟妹妹,成家以后把爱给了儿女,期间还惦记姥爷,帮我带大了女儿。母亲自己得到的母爱少,奉献出的爱多,她没有得到儿女的回报,一天都没有让儿女在床前服侍。
现在二姨还健在,姥爷家还有一个舅妈,每年要到村里去看二位老人。开车十几里路,几分钟就到,虽然当年的土路已经换成了水泥路,树林也成了果园道路不再那么漫长了,但我每一次都要放慢速度,这里太熟悉了,充满了回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