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谢朋友们的鼓励,给了我继续下去的力量。但其实,在不断重读的过程中,真正受益的正是自己。只希望,我们有更多的勇力做自己,获得幸福。
《被讨厌的勇气》读书笔记1——你还在相信是过去影响和决定了你的现在吗?
《被讨厌的勇气》读书笔记2——看清人际关系里那些阻碍你幸福的人生谎言
《被讨厌的勇气》读书笔记4——不怕被讨厌的勇气来自找到存在的价值
《第四夜 要有被讨厌的勇气》
在前几夜,哲人与青年讨论过自由的含义,分析过人生课题与课题分离。我和青年一样,产生了疑问:既然一切烦恼来自人际关系,既然不要寻求认同,难道人与人之间要划清界限、相互分割吗?这样的人生不是孤立无趣的人生吗?不怕被人讨厌,我们自身的价值又在哪里?在这一夜,哲人给出了勇气的来源。
1. 在更大的格局里找到在共同体中的归属感。
阿德勒认为,心灵和身体是不可分割的一个整体。心灵的感受,也会在身体上有所反应,理性和感情、意识和无意识,都是一个统一的整体。每个人是一个整体的存在,你不能把一个患有社交恐惧症的女孩在面对人群时的僵硬、颤抖等身体反应与内心里不能得到他人认可的恐惧截然分开。而一个人大发雷霆,也并不存在一个独立的意识摆脱身体的反应。这和书里前几章内容一样,阿德勒不承认人完全受感情驱使作出一件事,而是相信人可以对自己选择的情绪负责任。
既然如此,也就不存在身不由已地受情绪支配,那些不得已统统都是借口。改变因此成为可能。
那么之前多次提到的分离课题,究竟是不是把人导向你是你、我是我的孤立境地呢?课题分离是不是我不干涉你,你也别干涉我,各自任性自私的活着,如此一来,人与人的社会岂不是更加疏离吗?
对此,阿德勒心理学有自己的解决途径。他认为,人际关系的终极目标是找到一种共同体的感觉,也就是说,把他人看作是一种伙伴,而且能够和伙伴一起进步,一起形成这个社会。
还记得吗,前一篇读书笔记里提到了人际关系的烦恼,提到不要在人际关系里争夺胜负,出发点就是他人不是竞争对手,而是伙伴。正是伙伴关系,才能形成共同体。
这种感觉这听上去似乎有些空洞,我们生活的具体的家庭、学校、单位都是一个小社会,都会让我们感到某种程度的归属感。可是阿德勒认为,共同体应该是一个超越家庭、学校、单位的存在,不仅包括了国家和人类的一切存在,在时间轴上还包括过去到未来,或者不如说包括宇宙整体在内的一切。
如何去找到这种共同体的感觉,我理解,就是要从更大的格局更高的层次来认识自己的价值和作用。
这一点和我国家古代所提倡的大我、天地、天人合一的提法很相似。站在宇宙这样的格局里看众生百相,什么苦恼、得失都显得不值一提。“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这是一种超越了普通时空的存在感。
最近同时还在看《苏菲的世界》。思考我是谁、我们生存的价值所在似乎是哲学永恒的话题。书中在介绍达尔文时讲到人类的起源,讲到广袤的宇宙长河中缓慢而坚定的进化,联想到之前看的凯文·凯利的《失控》、《必然》,体会世界作为一个整体的生态系统在不停进化,而在这个过程中,所有的生命相互依存,都有自己的位置。这应该也是对共同体的一种理解吧。
不过阿德勒心理学还是有更具象的概念,帮助个人找到自己的位置和价值。什么是社会的最小单位?不是家庭,而是我和你,只要两个人存在,就会产生社会,就会产生共同体。或许这能帮助我们理解阿德勒所说的共同体的感觉。
2. 别害怕被讨厌,一味寻求认可反而是自我为中心的表现。
那么以此为起点,怎么做?就是要把对自己的执着变成对他人的关心。我们不要寻求认可,或者说,不必满足他人期待,并不是说要把人变成只考虑自己个人的存在。
实际上,真正一味追求认可的人,是极其自我为中心的。他最关心的是他人如何关注自己,如何评价自己,又在多大程度上能够满足自我的欲求。这样的人貌似看的是他人,但实际上眼里却只有自己。虽然在迎合别人的期待,但实际上关心的是我在他人的眼中的形象是怎样的。这不是对他人的关心,而是对自己的执着。
只关心自己的人在实质上是认为自己是世界的中心,别人都应该为我服务,应该优先考虑我的心情。如此一来,他在与别人接触的时候也自然会想,这个人给了我什么?但是这种期待并不会每次都被满足,所以就会大失所望,感觉受到了伤害,甚至发怒,觉得受屈辱。
看看地图吧,每个国家在绘制地图的时候都会把自己当作中心。而如果把世界看做一个地球仪,那么一切地方都是中心,又都不是中心。
人也一样,你不是世界的中心,你是共同体的一部分,必须积极地参与到共同体中,才能得到这种归属感。也就是不要回避,直面人际关系和人生课题,积极主动地去应对。这种时候,你考虑的就不是别人能给我什么,而是必须思考我能给别人什么。归属感不是天生就会产生的,要在自己的投入中去逐渐产生。
在成长过程中,我们经常感到痛苦或委屈,或者,有一些在人际关系当中产生的烦恼,如果放在自己生活的这个小的共同体来考虑,可能会觉得难以忍受周围人的议论和眼光,害怕身边人际关系的崩塌。然而如果你跳出所生活的小环境,站在更大的空间和格局去考虑,就会认识到,这些挫折和烦恼,都局限在小环境里,一旦我们跳出这种关系,并不能真正造成伤害。“我们所遭受的痛苦只不过是杯中风暴,只要跳出杯子,再猛烈的风暴也会变成微风”。当你看到更广阔的世界,就不会纠结于眼前崩塌的人际关系。
举例来说,有人因为要去新的环境做自己想做的事业,周围的父母、一些亲戚朋友,可能会为此表示不理解,甚至会有强烈的阻挠,让你感到很痛苦。但是如果跳出眼前的这个环境,考虑未来在新的环境里即将面对的更广阔的世界,你就会感觉到这样的人际关系,即使崩塌也没有什么可害怕的。因为你看到有更广阔的天地在等待你,有更多能够给你带来更幸福的人际关系。
3. 批评和表扬都不好,用感谢和鼓励建立平等的横向关系。
那么作为共同体的一员,能够感受到自己的位置,或者说有了一种归属感,是不是就意味着能够幸福呢?
这还需要更好的去理解人际关系。在阿德勒看来,我们与他人建立的要么是一种横向关系,要么是一种纵向关系,二者必须选择其一,不能够兼顾,也不会出现你和这个人建立的是横向关系,和那个人建立的是纵向关系。一旦你认识到要通过分离课题,主动构建一个良好的互相协调与合作的关系,就会理解为什么要建立横向的人际关系,其核心便是平等、互相尊重。
在这里,阿德勒心理学有个非常有意思的观点,就是批评不好,表扬也不好。
他的理由是,无论是表扬还是批评,都不是一种平等的关系。表扬这种行为暗含着有能力者对没能力者所作的评价,批评也有一种自上而下的评价,它们所造成的都是一种纵向关系。
而阿德勒心理学反对一切纵向关系,提倡把所有的人际关系都看作横向关系,也就是虽不同、但平等的关系。
批评或者表扬,在一定意义上说,都是为了操纵他人。希望被别人表扬,或者反过来去表扬别人,都是一种把一切人际关系都理解为纵向关系的证明,是把别人看得比自己地位低,或者把自己看的比别人地位低。在想要表扬别人的时候,心中多少会有些操纵意识,而自己也会因为被别人表扬而被操纵着,这是一种回报式的思维,即你做出表扬的行为是期待他人按照你的希望回应。
我们不妨在懂得课题分离和建立横向关系的基础之上,再回过头来理解父母如何处理孩子的学习问题。学习是孩子的课题,不是父母的课题,这个基础上,再考虑该如何去做,父母就应该努力帮助孩子建立自己能够学习的自信,以及提高其独立应对课题的能力。既不要用批评也不要用表扬,这会让孩子只为了避免批评或赢得表扬而去学习,丧失从自己的内心寻找动力的机会。
阿德勒心理学把基于横向关系的援助称为鼓励。孩子缺乏直面课题的勇气,最重要的就是要鼓励。需要注意的是,这种鼓励不是表扬。这是让平等的伙伴,感觉到自己的存在的价值。是的,即使是你的孩子,也是独立的需要尊重的个体。
我们只需要对帮助自己的伙伴表示感谢,表达自己真实的喜悦,而不是评价他人,不能使用评价性的语言,而只是真诚地表示感谢,传达尊敬或者喜悦。
在阿德勒看来,人们在听到感谢的时候,就会知道自己能够对别人有所贡献,也就有勇气坚持做自己。不怕被讨厌的勇气,就是来自于能够感觉到自己有价值。
对这种价值,也要有正确认识。不是用行为的标准来看待他人,也就是说不是从做了什么来判断一个人是否有价值,而是要用存在的标准看待他人,亦即我们的存在本身就是有价值的。想想看,对于那些家里有人重病在床危在旦夕的时候,单单只是他还活着这件事,已经能够让家人感到高兴。
用这种观点来看家庭教育,就是不把自己的孩子跟任何人比,把孩子只看作他自己,对他的存在心怀喜悦和感激。家长不是按照自己想象当中的那种理想形象去评价孩子,而是从零起点出发,真诚地对孩子说谢谢,孩子也许能体会到自己的价值,进而迈出新的一步。
这听上去真的太难了。是不是只是一种伪善呢?究竟谁能够做到呢?
阿德勒的回答是,必须得有人开始,即使其他人不合作,那也跟你没关系,我的意见就是这样,应该由你来开始,不必去考虑他人是否合作。
理解到这一点,带来的将是生活方式的重大转变。你如何和别人发展起横向的关系,最重要的是意识上的平等和坚持自己应有的主张。
这并不代表你要对上司发表傲慢的意见,对朋友说出直率但伤人的话。这只是强调你不能逃避自身责任。上司提出了一个方案,你有更好的建议,但你觉得是上司拍板做决定,你不需要最后承担责任,你就可以不提出来,这是一种不负责任的做法。正确的态度,是要真诚地用适当的方式,表达你的想法。至于上司是否采纳,并不在你的考虑范围内。
这一观点,不容易理解,也很难做到。我们总被束缚在各种各样的纵向关系里,并且试图以表扬或者批评来平衡这些关系,别人也会用同样的方式来对待我们。那么我们如何能够不以自我为中心,平等尊重的看待他人,用真诚的发自内心的感谢和鼓励来构建和谐的人际关系?如何能都找到在共同体的归属感?我想,这需要的就是阿德勒所说的,获得幸福的勇气。
阿德勒说,必须由你开始,无论他人是否合作,也要由你开始。这真是一个让人深受震动的、斩钉截铁的表达。
你要有勇气从自身开始做出改变,而且要有能够处理现实生活关系的智慧。
正像那句话说的,所有的烦恼皆来自于人际关系,但从另一个方面来说,所有的幸福,也都来自人际关系。你有能力也有力量作出自己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