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大概每一段学生生涯都会有一个最好的朋友。那她算什么呢?
2
几乎总要跟别人解释起我们的相识。我们相差一岁,学龄却差了三年。在我的高一,她的大一,她在寒假回校探访老师,恰好当时我在办公室。她的名字寻常到常被当做各种示例,我在共同的老师的校内网好友里轻易地找到了她。一来二去,聊得熟络。
大概从第一次约来见面的地点就已经证明了这段友谊虽来的迅速却不轻浮。那年小小的县城太缺乏可以坐着聊聊天的地方,所以我们去了我在暑假的常驻地,新华书店。彼此之间也没有太多交谈,拿着各自选好的书,席地而坐,就是一个下午。看累了随便聊几句,也是在那些不慌不忙的下午,在她温和慵懒的语调里,我慢慢了解了她和她朋友的故事。
这是个对友情执着用心的女孩,我好像看到了初中的自己。那些很难感同身受的经历,以及羞于启齿的卑微,我竟能在别人口中,听到自己的故事。何其相似。
3
我们就像初入爱河的年轻恋人,用着各种幼稚而用心的方式,维系彼此之间的联系。很快我们的暑假都结束了,她要回到远方的城市上大学,我也高二了。为了不影响我的学习,我们约定每周的周二和周六可以短信联系,但每个人不能发出超过三条短信。所以常常像小时候期盼重大节日来临一般,我急切的盼望着每周从远处传来的相思,而那些日子总是来得那么慢却走得那么快。她的生日在中秋前后,我带着制作惊喜的初衷准备了一份礼物,最后发现这礼物只能称得上用心而已。而她在国庆节回家时给我带来的Hello菜菜玩偶,却着实给了我惊喜。还有我无意中提起的家里买不到的便利贴,她像一个大城市的搬运工一般,把她在外见到的各种形状的便利贴,通通带给了我。
异地的日子甜蜜又痛苦。我们可以轻松地给对方制造小惊喜,却要承受着想念无法相见的无奈。在终于盼来的寒假,我们恨不得天天腻在一起。在寒假结束时深深地体会到“相见时难别亦难”的残忍,但是谁都没有想到,这么难得的相聚,竟然是最后一次珍惜。
4
生命中的人来来去去,我被新的朋友占据了情感,也因为精力的有限忽略了和她的联系。对我来说距离真的是个问题,我们就这样疏远了。
仅凭短信的联系使得感情的冷淡没有那么明显,冷漠的语气的背后可能只是心情刚好不开心而已。我想那时的她应该也已经开始怀疑,直到高二暑假的那次见面。
那时候我正在为一位新朋友离去而怅然若失,无法抑制的情感足以使我忘记,我正处在一个对于未来多么至关重要的时期。她到补习班来看我,我的心思却丝毫不在那里。在朋友的劝说下,我去见了她。只有几句简单的交谈,我红肿的眼睛似乎给了我沉默的权力。
她一定是无奈、心疼但也不甘心的吧,不然怎么会有我一次次的冷漠下的穷追不舍呢。
她将与我的故事讲给很多人听,令我心里更加烦躁。一个是痴情的可怜虫,一个是绝情的负心汉,我果不其然成为她的个别朋友口中的谩骂的对象。“友情不是爱情,没有唯一。”我为自己找了很多开脱的理由,现在想来也是出于对自己名声的在意。虽然没有人看到我的辩解,我却成功地说服了自己。我对她的那点愧疚因为她一系列矫情到让人难堪的行为被冲刷的无影无踪。
当她再一次在QQ上加我好友的时候,我才发现原来曾经被她删除了。
原来,在失联的那段时间里,她写过无数的日记,开始寻找新的人生寄托,认识了“邻居的耳朵”,爱上了读书和写作。我升入了大学,她也已经大学毕业,没有成功考研到心仪的学校,在家乡三线城市找了份不痛不痒的工作,又因为不喜欢平淡无趣现状而主动辞职。
5
她再次找我的时候,已经在我的母校正式入职,成为一名高中生物老师了。
我们逐渐找回了当年的自己。
她是我最能放纵、最能真实、最能无拘无束的朋友。
年少的我们太诚恳。昨日里还素昧平生的两个人,不需太多了解,就敢掏心掏肺。所幸,六年的事实证明我们也没有辜负自己的果敢,未将那些多年后来看无缘由而宝贵的信任白白浪费。
我毫不隐瞒的告诉她,你身上有让我讨厌的地方。爱恨分明的天蝎特质只在爱的人面前才表现的如此淋漓尽致吧。
我大言不惭的标榜着自己的‘爱恨分明’,却在心里默默祈祷着她不要离去。
我总是在她的空间里把她发的作品批评的体无完肤,这在一片叫好声中格外扎眼,我还美其名曰让她“不要在赞扬中迷失自己”;她却为我的每篇文章耐心的提出建议,在我取得成绩后骄傲地分享给她的朋友。
我深知自己的幸运。
我们会一起探讨人生深刻的话题,会在奶吧里坐一个下午讨论一篇文章的修改建议。也曾争论得面红耳赤,也曾最后欣喜地臣服对方达成一致。
以后,我会试着对她好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