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初雨,空气清新,坐在窗边读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我想大家应该读过“思考之室”——我们的阅览室吧,刚刚开始,作者就把读书的上线数量列出来了2000本。
读书的益处大家应该是都知道的,但是坚持读下去的能有几人?也恰恰就反过来说今天人们的玩耍手机(主要是游戏等浪费时间的习惯),明明知道害处无穷又有几人能够坚持自己初心之想?
读书,也就是说阅读真的是能够吸引学生的心灵和理智的,从而引发孩子的思考——晨思暮思……诸如此类。从而激发大家认识自己,相互促进,继而思考人生与未来创造。
离开了这样的习惯,人生很容易变得空虚无聊,也往往不会与他人交往沟通交流分享,何谈人文底蕴卓越能力成绩成就斐然?而现在的学生?往往是一方面不喜欢读书学习而又害怕孤独寂寞。另一方面,总又愿意跟别人在一起!反正,很少有孩子读书入迷,边读边惋惜时间不够用,惜时如金。
所以,作为教育人的一份子,作为学校,作为教师,真心实意推荐书籍教给学生读书的方法并启迪孩子们收到良好的教育,至关重要。
书籍绝对不是只对语文学科有大用途,也不仅只是一味的有益于识记。书籍首先具有“可接受行”,一是必须记忆的知识,二是加以内心思考的知识,这都是脑力劳动情感客观需求。读书一旦引起精神振奋,脑力劳动就会开启吸收模式,连无意识记忆和不随意注意都会自觉启动,这是脑力劳动的“强大源泉”。苏老师说了,越是头脑迟钝的学生越是需要阅读,算是说到我的心坎儿了!
而若是从学生的角度去说,不读书和少读书的学生,就只是上学只是一种劳动或是沾边的脑力劳动,我觉得称不上是智力活动。为什么我们的以及周围的孩子们不爱读书,我们家长有责任,教师也有责任,社会也有,但是孩子自己的认知改变最重要,孤木难成林不是?
因此,孩子们若是没有在自己的学生时代养成爱好读书的好习惯,不善思考懒惰于思考,又没有体育,音乐,美术等兴趣陶冶情操。若是再有一条,同伴交友不慎。那么显而易见的,这个学生也就很容易没有受到最细致的理智与情感的教育了。一旦走出校门踏进社会,往往难于合群难于进行有效的自我教育。他的精神世界是“粗鲁的”就会专注于“刺激性享受”,酗酒吸烟,打架斗殴……而且,还会有一点,瞧不起热爱书籍的人还给爱读书的人叫“怪人傻子”,啧啧!
怎么办?课程为主,活动为辅。读书课程?正如同事说的,以语文课堂为例。上让孩子们认真参与实际体验,低年级分角色朗读,高年级情景剧表演,作文先说后写等等。标准?在活动中愿意动脑筋,同伴互助生命思想精神就会充盈……。数学?具体知识具体研究,抽象知识与实际生活紧密链接,趣味性的方式探索,形象设计步骤,幽默风趣的语言规划……再重复一遍,听说读写练评演单独的俩人的小组的团队的形式与评价一起来!
活动?学校的级部的班级的,处室的(安全的教务的德育的总务的)学科的,“育人为本”——形成课程(计划,方案,实施细则,步骤,总结,评价)。在这里,活动应该就是“无字之书”了吧,生活即教育。
一起来,木与木合作成林,多木团结自成森林。“说得好不如做得好”,让我们从阅读做起,锻造好自己的思考之室,期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