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帝王》是针对帝王而言的,因此得名。庄子认为,作为帝王应当“游心于谈,合气于漠,顺物自然而无容私”,这样天下方能大治。意思是说我们应该放宽自己的心,使精神逍遥,淡然处之,无为而生,心平气合,达到忘我境界。同时,不要破坏“物”的自然属性。这是圣人之大智慧。
所谓厚德载物,放宽自己的身心才能感知万物的存在,做为一校之长首先应该看到的是学生们的未来发展和终身成长,乃至老师们的未来发展和终身成长,以此为基础开展各项工作,唯有这样,各种制度的制定,所言所行才有可能心平气和,真正“做教育”,如果说教育有功利心的话,也应该是为他人的,如果这样,老师们找到了成长发展的平台,怎能不乐学、乐教、乐于奉献,学生们怎能不健康快乐成长,家长们怎能不放心、安心,再有特例那就从那个角度去努力。做为班主任老师也是一样,心平气和,记得自己是教书育人,是联系家长和学校学生的桥梁纽带,以爱为基础,无我才能更加豁达,豁达才可更加包容,包容学生的千姿百态,为成长奠基。才会有《老师,好》那样此生都在心里的师生情,从未走远的温暖和力量。
谁的青春不迷茫,尤其是那些调皮的孩子,我愿意用爱和期待的温柔,让孩子们的成长多几种可能,受到质疑也不会改变,因为我知道只有发自内心的爱,才具有疗愈心灵的作用,任何的质疑指责都是无用的,只会有反作用力。
看到最后一段有豁然开朗的感觉,原文是“南海之帝为倏,北海之帝为忽,中央之帝为浑沌倏与忽时相与遇于浑沌之地,浑沌待之甚善.倏与忽谋报浑沌之德,曰:“人皆有七窍以视听食息,此独无有,尝试凿之.”日凿一窍,七日而浑沌死.
说南海的帝王名叫倏,北海的帝王名叫忽,中央的帝王名叫浑沌.倏和忽常跑到浑沌住的地方去玩,浑沌待他们很好.倏和忽商量着报答浑沌的美意,说:"人都是七窍,用来看、听、吃、呼吸,而浑沌偏偏没有,我们干嘛不替他凿开呢?"于是倏和忽每天替浑沌开一窍,到了第七天,浑沌就死了.
顺应天性,不自以为是做判断,不以爱的名义,不打着为学生好的旗号,去绑架左右孩子的思想和行为是作为家长和老师最大的善意。人生就是用来体验和尝试的,哪有什么对错之分,种种都是人生真实的存在,给出支持便好。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身为一名教师,终身记得自己的职责和使命,在成长的道路上顺应万物,用心走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