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甲在《好好学习》一本书里说:“一开始就能带来直接利益和诱惑的事情,很可能要拿未来的机会做代价”。
史蒂芬.柯维在《高效能人士的7个习惯》里也有关于类似观点的描述,个人、家庭、团体取得的好业绩,总会让人好奇不已,往往会被问及“你们是怎么做到的?教我一些技巧吧。”而最终总会有满足人们需求和教会他们方法的人,短期看来,技巧和诀窍似乎很管用,实际作用,却和阿司匹林和创可贴一样,只能缓解一时之痛。
书中引出问题让我们深入思考。一些困扰我们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方面的痼疾或重复出现的问题,比如,有没有可能问题并不在问题本身?比如,认为提高效率完成繁杂的工作?解决问题的方式,除了可以是开展新的计划和培训班?而有没有可能问题并不在于效率?比如,抱怨工作中要做的事情做不完,亦或想通过更短的时间完成更多的工作真的有用么?等等。我们似乎限于当时的思想水平或针对人与环境所做出的快速反应并没有认真和深入地思考这些问题是否还有其他可能?这提示我们解决问题的方式正是问题所在。我们往往头痛医头脚痛医脚,解决了“标”,缓解一时之痛。但是却忽视了问题的深层“本”源。久而久之,加剧了问题潜在隐患。而我们却习惯于将未解决问题的“不安”和焦虑在一快捷和高效的情况下,“由外而内”地追求快速脱离现状,摆脱痛苦的诀窍。重回“舒适区”享受解决问题的安逸。往复着浅层面的思考和立竿见影解决问题的反应方式。长此以往,这种思维方式会让人顾影自怜,固步自封,并容易将问题归咎于别人和环境的缺陷。
书中提出强调以原则为中心,以品德为基础,“由内而外”的思维方式转换,这使我们需要的新的,更深层次的思想水平。
生活和工作中,有时候“讲理“或者“自动退出”不失为明智和理智的选择。不明智的妥协,一味的让步,是缺乏适当的权衡,或者坚持了次要目标而放弃了主要目标。明智的妥协,是一种适当的让步,或者是妥协的代价过高而遭受不必要的损失的明智选择。
真正理解原则的思维方式,探索“由内而外”的思维转换,并将其融入生活,我们将一定能不断发现英国诗人艾略特诗句的真义:“我们必不可停止探索,而一切探索的尽头,就是重回起点,并对起点有如初见般的了解”。
愿我们探索日新,有如初见,不付生命之代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