偶尔翻看《格言大辞典》,其中清朝的胡林翼《治兵语录》中的一句话,引发了我的思考。
胡林翼讲“兵事无万全:求万全者,无一全。处处谨慎,处处不能谨慎。”
人讲做事求万全之策,但其实,战争之中起意求万全者,会不会是因为恐惧和懦弱而不敢奋勇向前呢?或者会不会是因为诺轻许之后的推脱呢?又或者,根本就是言不由衷的喃喃自语罢了。
为什么这样讲呢?
因为“兵为凶器,不得已而为之”。国家统帅必须高度重视以谋克敌、以智胜敌之策。实在到了迫不得已的时候,才要考虑启用兵器这个不祥之物,因为一旦发兵,有可能一战到白首;或者祸起兵战,兵无长势、水无常形,胜败难测。更何况根据增熵定律,日引月长,战争之始的初心一定会逐渐偏离。为了保证国家安全和百姓安宁,对发起战争一事慎之又慎,才是求全之道的第一步正确思考。
又因为“兵不妄动,师必有名”。出师有名是鉴定战争性质的原则,区别正义与非正义的尺度。出师无名的非正义战争,无疑会以失败告终。
战争一旦打响,胜负难分。曾国藩讲“用兵人人料必胜者,中即伏败机;人人料必挫者,中即伏生机。”,换句话说,只要开战,谁胜谁负都是个未知数。
以上种种,佐证着一个事实:“兵事无完全。”兵事一起,没有人知道哪里是安全的,哪里是危险的;没有人知道战事从何处起,又能在何处灭;没有人明了胜券在握的章法和执行手段;没有人能对被涂炭的生灵有个踏实的交代。
不然,用兵神明的诸葛孔明,为何要挥泪斩马谡;驰骋风云的拿破仑,怎么会兵败滑铁卢。
兵事既不可完全,又为凶器;既吉凶难卜,又杀生害命。所以,孙子给出“不战而胜人之兵”的妙方,至今让人感念,孙子当年的这一战策救了多少百姓于水火之中呀!
咱用大白话说,孙子说了,战争能不发动就不发动,但是有些当朝者不甘心,还是想用战争一决雌雄怎么办呢?孙子支招——想各种不战而胜人之兵的办法吧!只要思想不僵化,办法总比困难多,别老想着让老百姓上战场,当炮灰啦!你说孙子是不是很了不起?
所以,读到此处,我是无限感念孙子先生的慈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