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你有没有过这样的感受,悲伤到极致,想大哭一场,却没有眼泪。
我们知道,抑郁症很典型的一个症状就是控制不住情绪,不论在任何的场合,一些患者都有可能情绪失控。
但有一种情况可能会令你更痛苦,那就是感受不到情绪,想要发泄心中的悲伤,却发现整个人都变得很麻木,仿佛失去了感受喜怒哀乐的能力。
电影《破碎人生》中,觉得自己从未爱过妻子,当岳父将妻子车祸身亡的消息告诉他时,男人出奇的平静。妻子下葬当天,葬礼上,亲朋好友全都泪流满面,相互搀扶安慰着彼此,而他就像个局外人,心里没有感觉到悲伤。追悼会上放着哀伤的音乐,在场的亲人情绪十分低沉,而他东张西望却不知说什么。为了不破坏气氛,他对着的镜子平静的挤着五官,拼命想挤出几滴眼泪,但最终还是放弃了。
第二天,他和往常一样到公司上班,还若无其事的跟同事打招呼,同事们全都诧异的看着他。葬礼刚结束就来工作,显然打破了正常人的认知。秘书进来劝他回家休息几天,提醒语气佛比他还要悲伤,但他却只想认真工作,打发空虚和无聊。
日子就这样过去了很久很久,直到有一天,他在车上看到了妻子写的小纸条:如果天晴,你会想起我,妻子总喜欢用这样的小纸条逗他开心,而他也总能一下就读懂妻子的笑点。可他笑着笑着就哭了起来,这一刻,他才感觉到撕心裂肺的痛苦,爱会迟到,同样悲伤也是。
当我们面对一些令自己不愉快的事情所引起的情绪体验,采用忽视、压抑或者隔自己情感的方式去减轻痛苦,在心理学上叫做情感隔离,这是一种心理防御机制,也是一种自我保护的方式。
心理防护机制的启动--情感隔离
情绪隔离包含两个方面,一是觉察不到自己的情感,二是觉察不到他人的情感。后者也称为缺乏共情能力。
有人看起来“坚不可摧”,也许是进入一种情感隔离的状态,把自己封闭起来,给人制造一种刀枪不入的现象。
情感隔离,也意味着,我们在回避内心的需求。
当我们还是婴儿的时候,每个人都是真诚的,透明的,饿了就吃,困了就睡,开心就笑,难过就哭,但是在家庭和社会的环境中逐渐发生了改变,我们学会了隐藏自己,压抑自己。
心理学上认为真诚就是我们在体验层面、意识层面和表达层面是高度一致的,这样的人往往活得很洒脱。
但是因为很多人无法做到内部与外部的一致,就容易产生心理冲突。
过度回避情感的结果很容易引发一些问题
1. 不了解自己的内心需求,你会不明白自己在某些场合自己为什么这么做,也不知道自己心里所想与真正所需是不是一致的。
2. 当我们习惯性地隔离愤怒、悲伤的同时,美好和快乐也同样会被隔离,抑制和剥夺获得快乐的能力。
3. 导致情感转移或扭曲,想回避自己情感的人,往往会将这些情感投射给他人,比如明明自己在发怒或者伤心,却指责他人有这样的情感,或者把愤怒发泄到他人身上。
4.精疲力尽,你可以压制和扭曲自己的情感,但却无法令他彻底消失,而压制情感却需要花费更多的精力,让你精疲力尽。
隔离掉的情感只是暂时被压抑了,它或者那股能量还在内心里流动。下次遇到类似的刺激,又会再一次爆发出负面的情感。而且长时间的情感隔离,就是导致外在冷漠,内在如火如荼的感受。
很多强迫症,过于内向,脾气大,高血压,表面快乐内在悲伤的人,都是喜欢用情感隔离。而这些被隔离的情感,却在体内无时无刻的影响着他。所以有一些人表面上看的很乐观,处处为别人考虑,自己的需求和负面情绪他看不见,长此以往突然有一天就得了重病,焦虑症、抑郁症、强迫症也就这样找上门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