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我告诉你"明天的你会比今天更优秀",你还会介怀今天的失败吗?本书告诉我们一个道理:决定你成长的第一步不是你是否努力,而是你是否相信努力。比起智商和情商,思维模式的差异也许才是人生的分水岭,比如,你更关心别人眼里你是否聪明,还是怎么才能变得更聪明?你想变得完美了再参加比赛,还是想在比赛中变得完美?成功往往是一时的,而成长才是一辈子的,况且没有成长也不会有真正的成功--精神卫生学博士汪冰。看了开篇对于这本书的点评,就非常期待后面的内容,因为有太多人容易被自己的固定型思维给困住了,如果人们知道要用成长型思维去看待事物,刻意练习转变自己的思维,那生活将可以变得更加美好!
翻看书的目录后,我确定了想要解决的问题:怎样让自己具备成长型思维模式?
可以从四个关键词出发来解读这本书:
一,思维模式
人的思维模式主要分为固定型思维模式和成长型思维模式。固定型思维模式的人会急于证明自己的能力,相信自己的才能是一成不变的,对努力消极,关心别人如何看待自己。而成长型思维模式的人相信,人的潜能是未知的,基本能力可以通过努力培养,不给自己贴标签,直面挑战,准确评估自己的的能力和不足,关心是否能够提高自己,相信成功的关键是学习,在挑战中成长,天才也要通过努力达成,尽自己最大努力做事,挫折可以给人动力,相信人类可以发展,不总想证明自己强于别人。我们可以通过上面对固定型思维模式和成长型思维模式的表现解读,来判断一下自己属于哪一种,无论你是固定型思维模式,还是两种思维模式都具备,我们都是可以想办法改变自己的思维模式的。
二,人际关系
关于相处的思维模式,爱情中,对固定型思维模式者来说,最理想的情况是即刻的,完美的,永恒的和谐相处。他们希望所有的事情都能够自动发生,两个人应该心有灵犀,对一切统一意见。他们认为问题意味着根深蒂固的缺陷。而成长型思维模式者觉得这一切都需要培养,并不期待奇迹,双方努力,进行磨合,帮助对方在这段关系中达到自己的目标,实现自己的潜能。问题可以变成促进彼此理解,提升亲密度的工具。让对方说出不同意见,仔细倾听,然后耐性并真诚的讨论问题。所以如果用成长型思维模式来处理亲密关系,两个人关系的亲密度可能会让你感到惊讶!
三,传播
人们说的每一句话,做的每一个行动都会传递一条信息。这条信息可能是固定思维模式的:你的能力永远不会变,而我正在对你的能力进行评判。也可能是成长型思维模式的:你是一个不断成长的人,我对你的成长很感兴趣。
关于成功的信息,对孩子智力水平进行表扬,会损害他们学习的动力和表现,应该传递注重过程和成长的信息,更倾向于表示自己欣赏和赞扬他们所付出的努力和所做出的选择。
关于失败的信息,孩子们需要诚实而有建设性的反馈,帮助孩子弥补某些事情,创建一种更好的情形,或者更好的完成工作。
处罚孩子时,应该不评判,不惩罚,而要帮助他思考和学习。
父母和老师如果想要传递成长型思维模式,并不是头脑里有成长型思维模式就够了,而是要通过行为体现。称赞学生的方法--试着注意他们做事的方法,他们采用的策略,他们的努力或选择。在学生遭遇挫折时的反应--建设性的批评能帮助孩子理解如何去弥补自己的错误,给孩子贴标签或者轻率的原谅孩子是不可取的。以及是否重视对知识的深入理解,关注学习的过程。
作为父母和老师,我们的任务是帮助他人发展潜能。
四,改变
改变孩子的思维模式:
1.与其说服他放弃固定型思维模式,不如营造成长型思维模式的环境。
2.有时对于孩子来说,问题不是付出的努力太少,而是太多,但方向错误。
3.意志力不是你要么有要么没有的东西。意志力也需要帮助。
4.自我控制。人们放弃非好即坏,非強即弱这种固定思维模式中产生的想法时,就能更好的学习有效的策略,帮助他们控制自己。
5.持续改变。思维模式的转变不是采取一点建议就能完成的,而是意味着用全新的方式看待问题。一旦开始用成长型思维模式看待问题,就从批判与被批判的关系转变成了学习与帮助学习的关系。他们致力于成长,而成长和持续成长需要足够的时间,努力与相互支持。
通往成长型思维模式的旅程有以下几步:
第一步,接受——每个人都有一部分固定型思维。他们混合存在。
第二步,观察——激发固定型思维出现的原因。
第三步,命名——它是你的一部分。
第四步,教育——教育我们的固定型思维模式人格,邀请它一起加入我们走向成长型思维模式的旅程。
读完这本书,我们应该去了解自己的思维模式并有意识的做出相应的调整。还要去帮助和引导我们的孩子来慢慢改变他们的思维模式。因为改变思维模式,真的可以改变我们的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