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那么一段时间,儿子总是不愿意一个人睡觉,原因是连着几天做噩梦,“妈妈,有怪兽。”我问他怪兽长什么样子,“有两只角。”其他的他也无法表达出一二来。对于一个6岁的孩子来说,要让他完整的描述怪兽的样子太困难了,但是这个梦中的怪兽又时刻困扰着他。
作为一个心理学工作者,我意识到儿子做噩梦可能并没有那么简单。5、6岁开始,孩子逐渐开始对死亡、对外界的负性刺激有了恐惧,这些恐惧在白天可能并不会明显地表达出来,但是当夜幕降临,这些却会在梦中非常直白地呈现出来。这个时候有些孩子会半夜惊醒啜泣,跑到父母的房间寻求保护,或许嚷嚷着不要与父母分床睡,大部分情况下父母可能并没有察觉到这是个多大的问题,一句“世界上哪有怪兽!别怕!”“这点东西你都怕,回去睡!”把孩子打发走了。也有的孩子可能躲在被子里惊恐地度过整夜,还有地孩子还会发展出一些“保护”自己不受怪兽伤害的方法,比如身上放个护身符或者紧抱着自己的小玩偶。大部分情况下,孩子们都自发地找到了自己的方法度过了这段让人恐惧的经历。但是在他们长大后仍然能清晰地联想起成年后的焦虑与小时候这段经历有或多或少的关联。
现在我听着儿子满脸困扰地告知我做噩梦了,我或许可以采取一些以前父母对我们所做的不一样的举动来帮助他。
梦,会是一个很好的切入口。
如果孩子做噩梦了,你可以尝试做以下的一些举动:
一、与孩子讨论梦
如果你的孩子已经足够大可以自由地描述事物了,那么恭喜你,那将会是相对轻松的工作。你只要敞开你的心怀,用心去倾听他对梦的描述,适时去提问,帮助他把怪兽的细节描述得更具体一些。“这个怪兽有多大?它在你的梦里有颜色么?它是什么颜色的?它摸上去什么感觉?”尽可能地调动孩子的视觉、听觉、触觉、嗅觉甚至是味觉来感受梦中的怪兽。当然你在倾听和询问的时候,是带着稳定的情绪和好奇的心态去询问的。这有什么好处呢?孩子在你所传递的稳定的情绪下,他可以安全地去碰触、接近让他害怕和恐惧的东西,当他越来越接近和看清这个怪兽的时候,担忧的事情也并没有发生,害怕的情绪也减弱了。在父母给予的足够安全的氛围下,孩子可以勇敢地去探索他感到未知和恐惧的事物。当然孩子的噩梦有时候会是一个情景,你也可以用上述同样的方法来与他一起跟梦进行工作。如果孩子非常非常恐惧,恐惧到即使你在身边他也不敢靠近梦中的事物,那么千万不要着急,去逼迫他继续描述。这个时候你只需要在他紧张恐惧的状态下先好好安抚他,拥抱着他。等他准备好了,我们再开始上面的工作。
二、与孩子一起去呈现梦
除了用语言对梦进行描述,我们同样可以用绘画的方式来帮助孩子接近梦中的事物。这种方法对于较小的孩子来说,效果会更好。而且还有一个好处是,我们可以对孩子在画纸上呈现的梦进行一些“改造”。
同样地,我们尝试用稳定的情绪和好奇的心态与孩子一起谈论梦,并且鼓励他把梦画下来,并且适时地询问孩子梦中的细节,如果孩子并没有继续将细节画出来,父母不用着急,我们跟着孩子的节奏走就好。当孩子把梦用笔画出来后。这个方法最妙的地方来了,我们看到孩子画出梦后:“噢,你的梦里怪兽原来长这样的呀!我们现在来给这个大怪兽涂颜色怎么样?”孩子会在你的带动下,兴致勃勃地开始为怪兽涂起颜色来,他可能会为这个怪兽涂上恐怖的黑色,奇怪的蓝色,神秘的紫色,或者是可爱的粉红色,不管是什么颜色都没有问题。最重要的是,孩子在为怪兽涂颜色的时候,他的内心已经在掌控这个怪兽了。他对怪兽的恐惧自然也会减轻。
三、与孩子一起去扮演梦
第三种方法则可以协助我们与孩子更进一步地一起工作梦。当然第三种方法有必要建立在前两种方法的使用基础上,即当你与孩子一起描述了梦中的怪兽,甚至是一起画出了怪兽后,你还可以进一步建议“我们一起来玩扮演怪兽的游戏怎么样?”这个时候,你可以先扮演孩子梦中的怪兽,尝试问问孩子有什么样的感受,孩子会在你的陪伴下自由地去探索自己内心的一些想法或者情绪,这也侧面地锻炼了孩子自我反思的能力。回到正题,孩子在你的陪伴下探索他的想法和情绪的时候,实际上他已经开始能面对和处理梦给他带来的影响了。接着你可以邀请孩子来扮演怪兽,你来做孩子。很有意思的是,当孩子扮演怪兽的时候,有很多孩子实际上在扮演孩子内心中恐惧的那一部分。此时你鼓励孩子去体验怪兽的感受时,很多孩子会给你一个让你惊讶的答案:“原来这个怪兽很孤独”“这个怪兽很生气”。在他的回答中,你也真正的接触到了孩子内心更深的部分。这时,你可能会非常自然地理解了孩子,给了他一个拥抱,说了一句“孩子,你还有什么时候会有这样的感觉?”“孩子,我能体会到你的感受了。”或者给他讲了一个你小时候害怕怪兽的故事。而在这样的讨论中,你与孩子的关系也就更加亲近了。
我也与儿子做了梦的讨论,用了第二种方法。当他把怪兽画出来的时候,这个长着两只角,张着大大的嘴巴,出现在书房里的怪兽,让我联想起了几天前我在书房大声批评他的情景。我顿时汗颜:原来我的大声批评对他造成了这么大的伤害呀!好吧,好好检讨一下,当妈的遇到亲生儿子,就算是心理学专业也时刻有不淡定的时刻呢。各位,你们对处理孩子的噩梦有什么好办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