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以为所有的改变都必须迎来一个合适的契机,但这只是给自己的懒惰找借口罢了,只要我们愿意,随时随地都可以开始新的改变。
很长的一段时间以来,都没有很好的执行读书,写作,跑步计划,内心充满了愧疚感,不是不想努力,也不是没有时间去努力。每次只要一想到距离理想中的自己越来越远时,内心就会涌起一种无力感。明明是一个有想法的上进青年,奈何行动力匹配不上野心,整天患得患失,虚度光阴。
似乎已经陷入了这种间歇性努力的怪圈之中,心血来潮就写一两篇文章,看一两本书,大部分的时候,拿着一部手机,陷入到大家都习以为常的刷屏模式中,大有破罐子破摔的感觉。
今天早上,7点钟,闹钟准时响起,我听到了内心深处的呼喊,于是赶紧起床,但是起来以后就拿着一部手机在刷屏。本来我还打算看完微信读书里最近选中的一本书,但一拿起手机,一个半小时就不见了,罪恶感又不知不觉加重。我本可以拥有一个美好的周末,但因为选择了刷屏,我的清晨充满了堕落的气息。
中午吃完饭后,仍然是心浮气躁。但我能够听到内心深处的呼唤,它也渴望突破困境,重新开启新生活的呼声越来越强烈。于是我走到书架边,用了两分钟的时间,选中了山下英子的《断舍离》,这本书已经静静的躺在书架上三个多月了,是时候让它重见天日了。
篇幅不长,但很多观点却是一针见血。对我来说,最重要的一个概念就是:“物品是否有价值取决于我是否需要它”。每一件物品都有它对应的使用价值,可如果对于物品的主人来说,只有让物品发挥出了它应有的作用,才算是物尽其用。
我们经常会堆积一些看起来很有用的物品,总想着它会在某一天发挥作用,但残酷的事实却告诉我们,有些物品,我们居然可以忍受它孤零零的藏在角落里待上一整年。写到这里,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我上大学前的那个暑假买的一双黑色安踏鞋,当初是打折买下来的,我总以为我会穿上它去跑步,但在整个大一期间,我可能用了不到10次。在接下来的三年里,我居然一直把它放在门口的鞋架上,一直等到毕业的时候才把它扔掉。
看完本书以后,我迫不及待的想要付之实践。于是我踌躇满志的来到了最需要清理的地方——厕所。我把物品重新归类,扔掉了几个月都不曾使用过的袋装洗发水,把一些空瓶子扔到垃圾桶,把它打扫的干干净净,一种自豪感油然而生。
接着就来到了我们所有人都头疼不已的衣柜了,花了将近一个小时的时间,几乎把整个衣柜都整理了一遍,把不会再穿的那些衣服整理出来捐赠给山区的小朋友。把一些没用的盒子,袋子全部清空,把衣服按照季节分类,把经常使用的几套衣服挂在显眼的位置。我给自己定了一个规则:“需要穿的衣服都悬挂在衣橱里,所常用衣服不能超过5套”。折腾一番以后,我的衣柜就变得非常整齐了,而且以后再也不用纠结究竟要穿什么了。
断舍离其实就是一种生活态度,是对过往的一次告别,也是一种对过往的完形。我甚至默默的定下了新的目标,并决定每一天都朝着这些目标前进,等我坚持的足够久了,我会慢慢公布今天定下的目标。毕竟人的自我改变都是一个打脸的过程,经常说大话的人,连自己都会觉得恶心。
是时候去断舍离了,让我们轻装上阵,拥抱新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