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和失败到底是什么?他们的判断标准是什么,在现代物化的今天,我们是不是在“用功利得失解决道德问题”;我们在追求高效的同时,是不是把人给物化了,人是资源,把人与人、人与组织都变成了一种商业的“供求关系”?
什么是正确的事?什么是正确的人?这两个假设背后隐藏的逻辑是工具理性和价值理性。工具理性是有标准可以判断的,所以在现代社会占据绝对主流思想。而价值是多元的,没有一定的标准,所以相对很难去判定。而我们因为深受现代社会工业化流程化的影响,首先要考虑的是满足社会机器对一个零件的要求。作为零件很重要的就是哪里需要哪里补,不需要你自由行动。
在这个意义上,成功就是你越稀缺越有价值;而标配件永远都可以替换,这也是我们拼命追求成功的原因之一。失败在这个社会是不允许的,成王败寇,适者生存。
你必须用力奔跑才能使自己留在原地。
但是人之为人的不同在哪里呢?人是悬挂在自己编织的意义之网上的动物。意义就是我们存在的价值。用功利得失来解决道德问题的核心在于它把道德问题变成了利益计算。按照这个逻辑,只要能找到办法规避惩罚、提高收益,人还是会选择违背道德。人本性中的贪欲永远会让我们去追求更多。用人性中的善、利他来抵抗工具理性禁锢的铁笼,虽然他也是我们的保护神。
一切过往,皆为序章。
成功和失败只是一个时刻和状态,前因决定了现在的状态,而后续的认知复盘决定了之后的状态。所以是要正确的做事,还是正确的做人?是以事情为中心还是以人为中心?有无数的案例已经给了我们答案。但是我们依然会踏进这个坑里,就因为我们在乎成功,在乎过往带来的经验和荣耀,不希望权威受到调整,我们认为自己是正确的人。
要做事实判断,而非价值价值判断。比如真是一种事实判断,完全可以依靠科学研究来获得客观的判断标准。而善与美,成功与失败属于“应然”领域的价值判断,科学对此很难有所作为。
在成功和失败的判断上更多的是应然,有名有利就成功吗?大部分都认为是的,我也认为是。但是成功不止这一种。我觉得我们需要学习的不是对成功的向往,这是人之本性,不用学习也会;更多的是要学习对失败的包容。
尤其在阶层渐渐固化,每个人的悲喜并不相通的时候,我们要有悲悯之心来认识自己和他人。科技向善,人心向善,用善和美让成功和失败这两个词不含有其他意义,只是当下的一种情形,不意味着其他。成功了向你道喜,失败也没有关系,重新再来,包容而温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