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看到大夏书系寒假要共读的书是《给教师的68条写作建议》,我马上分享到"教育行走一起写吧"挑战群。这个共读来的太及时了。
查看这本书的目录,分门别类,对教师各方面的写作进行了较为细致的指导。这对参与日更挑战的老师来说,真的是如虎添翼。
坚持写作是我们写吧群每天都在做的事,如果能写得更有针对性,更有方向性,那写作就会更有成效。大家的坚持就更有意义了。
这段话说的特别好:"教师写作,是让教育变得更美好的重要途径,也是教师通往职业幸福之路。当然,这条路并不是好走的坦途大道,需要教师付出很多时间与心血。教师写作,是一定会感到累、辛苦的,也一定会遭遇脑袋空空、写不下去的苦恼阶段,但要相信:坚持写下去,收获的将是长久的快乐与幸福,是精彩的教育人生。"
作为完成第1期300天写作日更挑战,第2期也已完成150多天的老师之一的我,读到这一段话特别有共鸣感。写的好像就是我自己的感受。
最后用这句话与各位老师共勉:"教师要拿起手中的笔,记录自己的思考与实践,短时间难见成效,但请相信:量变引起质变。"
如果你还没有开始教你写作,读完这本书,你是否会拿起笔,开始记录你的教育生活了呢?
如果你已经开始教育写作,甚至开始日更,那就坚持下去吧。哪怕暂时看不到效果,短时间内没有成效,也请坚持下去。相信坚持写下去,收获的将是长久的快乐与幸福,是精彩的教育人生。
二
寒假大夏书系这本书《给教师的68条写作建议》,我看简介,对坚持日更的老师很有帮助。
所以我向我们教育行走一起写吧群的伙伴们进行了推荐,现在已经有近30位老师加入,准备一起共读。
有个别老师手中有书,或者下单比较早,书已经到了。已经开始阅读并写笔记打卡。大部分老师近几天刚下单,还没收到书籍。只有干羡慕的份。大家都期待着纸质书籍的到来,闻着墨香,开启深度拥有这本书之旅。
这本书看到目录我就很喜欢,我感觉他来得真的是太及时了。
我们现在挑战群要求每天一记录,每月一精品。每天500字,虽然不多。要完成也不难。但要高质量地完成却是有难度的。
同样的要求,不同的坚持,最后的收效肯定不一样。
如果这每天的500字,或千字文,都能更高质量地书写,日积月累,那真的是一笔大的财富。不要说写一篇文章,就是出一两本书也不在话下。
《给教师的68条写作建议》首先介绍的是写教案。看到这一个标题,我不禁在问:写教案也是教师写作的一种?
因为在我的印象里,平时写教案创造性的活不多。仔细阅读,更是颠覆我的印象。比如说教学目标。我们平时教案的教学目标,包括公开课,大多数是教学参考书怎么说我们就怎么写,几乎是千篇一律。没想到,这一个教学目标在作者眼里居然这么重要。是备课的重中之重。真的是长见识了。
越深入阅读,越觉得这本书必须精读。
等小伙伴们的书都收到后,开始阅读,除了打卡,除了大夏书系组织的两次线上活动,看能不能再组织大家多交流多讨论。来几场读书分享会?
希望在这个寒假,与大家深度拥有这本书。相信有了这本书的加持,大家的日更质量会更高,挑战300天的日更活动能收获更多。
如此想来,还是挺期待的。
三
第3章是《写教后记和观课记》,一共有4篇文章:《下节课我能教得更好》《怎样写好教后记》《观课记:梦想是需要启蒙的》《如果我来教……》。
相对于教案的书写,这一章提到的两项写作,倒是大家平时经常做的。
所谓的教后记其实就是我们平常说的教学反思。叶澜教授曾说过这样一句话"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可能成为名师,写三年教学反思,就有可能成为名师。"这边强调的就是教学反思的重要性。
很多教师的教后记写得平淡,反思不深入,还找不到反思的点。书中归结了两点原因:
找不准有研究价值的反思问题;反思触及不到课堂教学规律,学科教学本质的东西。
作者还谈到,归根结底是教育理论素养不高的缘故。他建议渴望专业成长的教师要重视提升教育理论素养,尤其要主动寻求学科教学的教育理论支撑, 建立自己的课程观、课堂观、教学观、学生观。唯有如此才能在面对同样的课堂教学问题时,打开思维,找到不一样的思考角度,思考才能更深入。
观课记中的一种方法——《如果我来教……》,这是大家在评课的时候会用到的方法。
作者对观课记的内容做了归类,作者重点分享的5类。
观课记如果能够写好,不但写作能力提升上去了,平时的教研活动也可以轻松参与。每一次发言,都不再是负担,而是一种提升自己、展现自己的机会。
正如作者所说,写作就是研究、反思,拿起了笔就是踏上了专业成长之路。
评课、议课,写观后记,写教学反思,都是学校要求做的事。一些的老师有应付之意。如果我们可以把这项学校的要求,扎扎实实地做好。受益的首先是我们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