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用624经、637经的核心内容而展开梳理,“净其戒,直其见,具足三业,然后修四念处……”,“衣钵随身,如鸟两翼。如是学戒成就,修四念处……”,经中表述了以“直其见”的正见贯穿于整个修行的过程、戒与四念处两者之间的关联性、必然性以及它们在修学过程中的重要性。书中以点带面,以“净其初业“为核心点引申出八正道的全貌,并详细阐发了八正道之所以法法相随,亦是此故彼因果的必然。
以法导戒,此“法”为八正道之正见、正思维,通过四预流支的亲近善知识、多闻熏习、如理思维,以完成法住智的建立,在正见缘起四谛为人生价值观的前提下,自然导向于根律仪的三妙行,由意业推动身与语的展现,内有正见而外显戒德。
正见为前提的持戒,其持戒过程是减缓生命轮回惯性、让身心趋向于厌离、淡薄、熄灭染爱执取的过程,从而导向于苦的止息。
无正见的持戒为戒进取,虽有人天福报,但其导向,仍然是生命的轮回与流转。
以戒辅法,准确说,是在以正见为导的根律仪守持中,持续的正精进,在生命的动态中摄心系念,心意有力、降伏五盖,从而辅助于身心具备如实知的见法条件。
在以正见为导下的持戒,其自然伴随而来的是正精进四正勤的内容,因明确与肯定了缘起四谛,生命在此故彼缘起因果的流转下,必然是苦的轮回,知苦了苦,离苦便是使身心持续正精进的驱动源。
无论是正精进中的持戒,还是持戒后的正精进,其功能也都是为自依法依的四念处梵行而做的准备,而自己这里所理解的自依法依,指在四念处的修学过程中,是需要自己依法住智而自我验证,并不是不需要亲近善知识了,人法双依必然是伴随着八正道的整个修学过程,而不是割裂的理解为在某个阶段亲近善知识即可的错误知见。
其中,需要注意的点,在经文637经中,“差别者:乃至如实是出家已,住于静处,摄受波罗提木叉律仪,行处具足,于细微罪生大怖畏”,因为缘起因果此故彼的关系,即便是身心上细微罪的造作,其爱染会成为生命中的遗迹,其必然导向的是缘起的流转,一位想要见法解脱的修学人,对于细微罪之处是需要如履薄冰,升起敬畏之心的地方,最不容易发现的生命惯性往往就在细微之处。故需要站在缘起因果的角度来寻伺戒,从而以正见为前提而生出的有惭有愧,而不是落入三世因果论的畏惧之忏悔。
八正道前面六支的修学,无不是为了第七支四念处梵行的修行而做的准备,而四念处梵行的修行最终即是对五蕴身心无常、苦、无我的验证,从而明确身见的无自性,这是缘起的甚深之处,也是有别于其他外道的不同之处,从而开启了缘起复甚深的灭苦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