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不主张“士而怀居”。
《论语.宪问篇》14.2 记载,
子曰:“士而怀居,不足以为士矣。”
怀居,指留恋家居的安逸。怀,思念,留恋。居,家居。
孔子说,一个人如果太留恋安逸的生活,就不足以成为士。
当时的士也被称作游士,男儿游走天下,因为志在四方。
孔子认为的士,安贫乐道却不贪图安逸,比如他说,“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
然而,我们普通人常常追求安逸舒适而缺乏弘道的使命感。甚至许多人物欲至上,有识之士羞于人群中之中谈理想。
士而怀居,到底是好还是不好?
我个人觉得,士而怀居无可厚非。
儒家主张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在尚未“达”、未能享受舒适的自在生活的情况之下,“士而怀居”,先过好自己,再带领家庭,再照耀小范围甚至到大范围。
在过程之初,也不必勉强非要有个远大的“达”的目标,社会由多个个体组成,生命由多个当下创造。平平淡淡也是真。
但若能更早立足长远,胸怀大志,像孔子像袁隆平等一样,将会更激发自己,凝聚他人,向着目标更快前进,做更多有意义的事。跳出物质舒适圈,进入挑战区,到达精神自由区。
事实上,“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苍天是公平的。当离开小我,心怀大志,则“士而怀居”便水到渠成地不是目标却也成为附属结果之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