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现状问题
很多企业在导入精益后的一个阶段效果会比较明显,但过了一段时间会止步不前,甚至陷入呆滞退步。学习了很多很好的精益工具,难以保持,更多的是一个项目结束后,这件事情也就结束了,这时候会有质疑的声音产生?精益无用论。
回到现场看本质,如设备日常点检,日常管理中很多岗位设备未及时进行点检,更甚者未确认盲目批量打勾。
对于设备点检的目的是对生产良品条件的确认,也是成本最低的员工职业化训练的途径。
点检作业的时间一般在开工作业前进行设备确认,但很多员工进入岗位以后就开始了生产工作,未把点检进行。
二、员工职业化训练
点检动作背后隐含的是什么?是一种工作状态的标准化、规范化、制度化,背后折射的是职业行为规范。
很多时候会觉得点检是在做表面文章,甚至有企业管理者也是这样认为(即使点检内容是正确的)。在这个念头下错失的给员工职业化训练的机会。早会,生产例行会议开了一段时间就不执行了,回到了想到哪做到哪状态。
回忆我们孩童阶段,我们会随心所欲的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有好的习惯也有不良的习惯产生。大家都知道当不良习惯未及时纠正,随着成长再去改变会面临着更大的挑战。所以这个阶段家长会立一些规矩,一些约束,培养孩子们一些好的习惯,甚至通过一些让孩子不开心的方式进行处理。
企业初期阶段职业化训练能越过吗?
三、再谈西方国家的职业化
西方国家德国,日本,瑞士给印象是什么?严谨,守规矩,高质量。。。
最近带了一位18岁的瑞士学徒工,大家给他的一致评价是做事认真。简单的5S工具定位工作,从物品摆放,工具轮廓划线,挖槽,工具拿取时候的凹槽与标识,无不透露出严谨规矩的作业方式。我问他为什么会这么认真?他用德文(翻译中文)给我阐述了他们想法。
再看丰田和他的二三级供应商,看似简单的kanban取料过程,不断的进行指差确认(在国人看来是一个很傻的行为),结果是连续977天未发生收发错料的情况,这家企业做的很赞的是把这个好的现象展示出来了,通过正向激励让员工有成就感。去过日本工厂的朋友应该知道,很多二三级供应商用的大部分员工是外籍劳工,来自巴西,越南,老挝员工,他们做事也是如此。来自不同国家,不同背景的员工在这个体系下进行职业化的训练。
西方国家也并不是一开始就有规则,遵守规则,他们也是在发展过程中建立。大家应该知道西方国家的发展过程,西班牙,荷兰,葡萄牙,英国,日本,早期通过掠夺获取资源。说白了就是海盗,海盗们是不讲规则的,但随着发展,他们控制的资源变大,若还是沿用之前的不讲规则方式是无法维持庞大的海外殖民统治。他们建立了规则,并遵守规则来统治各大洲的殖民地,维持他们的统治,他们通过遵守规则尝到了甜头。
对于我们的企业也是这样一个过程,初期发展没有规则,但当企业到了一定规模时,为了企业更好的成长发展,员工的职业化是必走之路。更不能忽视有点形式化但简单低成本的日常点检带来的职业化训练。只有在标准化,规范化,制度化下才能实现精益化巩固与提升。
以上为个人观点,不足之处望与君交流。
友洋
2019.8.14于无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