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练收获
1面对孩子的行为,如果我们看不见孩子的感受和需求。我们就会不理解,进而产生不满、指责、唠叨、要求等行为,会产生一系列无效的教育方式,会使孩子产生对抗或自我怀疑、自我否定的状态里,而这些都会削弱孩子成长的动力。
2孩子对妈的要求很难说出拒绝的话,可能是因为天生的性格;也可能因为是长期的教养方式———打压和否定,让孩子觉得妈是对的,我是不对的,所以无法说“不”;也可能孩子是反控制,就是我故意不拒绝你,你说啥就是啥 我也不听。如果我反对说“不”,我会被你又一顿批,所以我干脆不说。
3当和孩子交流时,孩子能够及时回馈,要表达足够的重视。孩子不管回馈我什么,认为多么没道理,我都要“接着”,要认真的听,而且告诉孩子“”你的回馈特别重要”,妈妈感谢你的回馈。
4当和孩子交流的时候,我也用邀请的语气、温婉态度提醒或要求做某事。说一次的时候,孩子可以接受。如果孩子不去做,我三番五次去这样做,尽管耐着心,孩子可能就会反感。因为一次两次孩子不做,他一定有他的原因。人与人之间的链接,其实就是感受的链接。当我再要求时就是忽略孩子的的感受。这其实是与孩子交流的误区。也是和孩子互动的误区。
5我怎么做才能使孩子被看见了?细心观察孩子的非语言性信息,观察孩子的情绪和行为,去体会他的感受,发现他内心的渴望和需求,并且向孩子确认一下,,用询问的语气用软化的语言,“似乎”、“好像”、“对吗”,然后肯定孩子的需求和动机,真诚的去赞美孩子的正向,赞美孩子的难得,去同理孩子的困难,让孩子感到温暖,感到理解,感受到被看见被爱。
6孩子对生活有了掌控感,他的内心就会有力量,会产生积极情绪,感受生活的美好,也会增强行动力。如何增强孩子的掌控感?在生活上赋予更多的选择权,从生活小事到一些大事,让他觉得自己是自己的主人,另外每月给固定的零花钱 也能让他对生活有掌控感。
7一个人的行动,很多来自于他的潜意识,表现为自动化的模式,这时候是没有思考的,大脑是不运作的。那么我们想要改变自己的行动,那就要改变几十年来自己形成的自动化模式,形成新的模式,这需要我们不断的去学习,去觉察,去反思。新模式的建立需要一个过程,不是一月俩月,一年两年,甚至需要长期浸泡式学习几年。
8亲子关系是前提,看见、理解——爱是走进孩子心里的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