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散步,还有一个方法就是写日记,或者给自己写信。
首先,人在写东西的时候就几乎是完全专注的,因为你的注意力就集中在自己的想法和笔下的文字上,你不可能一边刷手机一边写东西。
其次,把自己的想法组织成文字后,你的思路也会变得清晰起来。
因此,写日记是创造独处状态的绝佳方法,不仅能让你摆脱外界信息的影响,还能让你对自己的思想进行组织和分类。
林肯就会把自己的想法记在纸上,然后再放到帽子里保存起来。
《解放黑人奴隶宣言》的初稿就是由他记录在纸片上的想法整理而成的。
写什么东西不重要,用什么写也不重要,关键就在于写作本身。
培养可持续的数字极简主义生活的第二个理念是:少点赞,多见面。
意思是说,不要再把社交媒体当做你维持低质量人际关系的工具。
我们都知道社交媒体悖论。
我们能在社交软件上联系朋友,了解朋友的近况,但长期使用社交媒体,又会让人感到孤独。
2017年的一项科学研究显示,一个人使用社交媒体的频率越高,感到孤独的可能性也就越大。
这个社交媒体悖论其实不难理解,因为当一个人把过多的时间和精力花在线上社交后,必然会缩减他线下社交的时间,而线上的交流是无法取代现实世界中面对面的互动的。
麻省理工学院的雪梨·科克教授指出,线上社交生活里的“联系”和真实世界里的“交谈”是不同的。
面对面的交谈是人类所能做的最人性化的事情。
在面对面的交谈中,我们培养出了感同身受的能力,也体会到了被人倾听、被人理解的喜悦。
我们的大脑就是在只存在面对面交流的情况下进化来的,线下交流时,我们的大脑会处理大量微妙的信息,包括肢体语言、面部表情、语音语调。
而线上聊天会让我们大脑中一部分社交处理网络闲置,自然也无法满足我们关于人际互动的需求。
科克提到,一些中学生因为总是使用线上通信软件,忽略线下面对面的交流,这让他们很少有机会在交谈时观察到对方的面部表情,导致他们缺乏共情能力。
而在工作场合中,比起面对面的交谈,一些年轻员工更倾向于发消息、发邮件,打电话都会让他们感到不自在,一想到要和他人进行交谈就让他们感到害怕。
有人问科克:“简短的推文、一点一滴的在线联系累积起来,难道无法构成一次真正的交谈吗?”
科克的回答是:不能。
面对面的交谈是慢慢展开的,它能教人保持耐心。
如果我们用数字设备进行交流,则会习得完全不同的习惯。
人类需要的是高质量的“交谈”,线上的“联系”当然也有其重要性,但它满足不了我们的需求,也会让我们对面对面的交谈越来越生疏。
比起花太多的时间在社交软件上点赞、评论、留言,不如去和重要的人见面。
比如,如果你重视的某位朋友生宝宝了,比起在她晒娃的朋友圈底下评论“好可爱”,不如亲自去探望她。
第三条建议是,去做一些高质量的休闲活动。
提到休闲,对很多人来说,漫无目的地刷手机,就是一种休闲活动。
特别是在辛辛苦苦上了一天班之后,没有什么是比度过一个完全没有计划和任务的晚上更舒服的了,比如躺在沙发上,刷一晚上手机。
可随后我们就会发现,百无聊赖地盯着手机屏幕,连续点击几个小时之后,我们却会感觉更加疲惫且空虚。
而如果你发挥积极性,用这段时间去做点实在的事情,比如养护自己阳台上的绿植,或者去读一本书,哪怕有点辛苦,这个晚上结束的时候,你都会感觉更好。这
关于休闲活动的第一条经验:
优先考虑有一定要求的活动,而不是被动接受式的活动。
不过,很多时候,我们也不是没法放下手机、电脑、电视,而是一旦切断了自己和电子屏幕背后网络世界的联系,我们就完全不知道该做什么了。
要去找到那些能真正给你带来满足感的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