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是一本记录春秋时期思想家、教育家孔丘言行的书,是孔子弟子(包括再传弟子)根据自己的记忆或传说写下来的。《论语》中各篇一般都是以第一章的前二、三个字作为该篇的篇名,《论语》共20篇512则,《学而》为其第一篇,16则。《学而》篇专门论述了学的问题,古人之学与今人之学有着很大的不同,古人之学涵盖了全部的人生,是以做人为基、为本、为核心来展开的。钱穆老先生评价《论语》时说,“是孔门师弟子教训皆主为青年发”。“《论语》即一部青年宝训也。”足见《论语》在教育和文化上的历史低位和价值之高。
学习《学而》最大的体会,是孔子倡导的个人修养的重要性,几乎全篇都是在谈对自己的要求,也就是儒家修齐治平、内圣外王之道。
孔子将孝悌作为仁之本,认为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一个为人孝顺父母、尊敬师长的人,不会喜欢冒犯长辈和上司,不喜欢犯上,也就不会作乱。要求弟子入则孝,出则第,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侍父母,竭其力;侍君致其身。我不是很理解孔子单方面的这种理想化要求,现实环境,也有不像父母的父母,有负于师长之名的师长,况且人性利己是第一,如此要求利人,而不提根据不同情况因势利导,太过教条。孔子关于孝的提倡,如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也有抹杀个人自由意志之嫌,这样的学说,和西方自由平等理念直接相悖。
儒家学说对中国几千年的影响,不言而喻。但毕竟是两千多年前的产物,受当时时代背景、人的眼界格局影响,孔子被称为圣人,但我认为时代变迁、社会发展、科技进步,人的物质大丰富、各种思想观念碰撞汇聚,现代人是要比老夫子先进文明,不能因为孔老先生顶着圣人之名,就要对他的观念全盘接受,或者不遗余力的为他洗白,以证其圣人之名,辩证看,辩证学足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