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都很少和孩子谈及钱财,认为过早和孩子谈钱会让孩子追逐金钱,做事情过于功利。其实在这个社会飞速发展下,越早帮孩子树立正确的金钱观,就能够让孩子更早地适应这个快速发展的社会,让孩子学会管理好钱财,有助于实现自己的人生目标。
著名金融学教授闫志鹏,在《三个存钱罐》一书中,用研究数据表明,影响儿童处理财务问题的方式,在很大程度上形成与他们生命的最初几年。所以孩子在家长的指引下,能够早早的学会提前计划,将会影响孩子今后的财商奠定坚实的基础。在孩子两到三岁,开始就应该像孩子灌输正确的财务理念和基本的理财知识。
不同年龄段谈钱的不同方式
四到六岁的小孩应该明白有借有还、明白储蓄的概念。
比如孩子问别人借了玩具就要归还,同样别的小朋友问他借了玩具,也是要归还了,别人的东西再喜欢也是别人的,这就是有借有还。
再比如,在回家的路上,孩子花五块钱用来买零食,不如回家吃零食,并将这五块钱放进自己的储蓄罐里,以后可以买更需要的东西,这就是储蓄的概念。把钱存起来,用来购买更需要的东西。
四到六岁的孩子还应该明白等待的价值,在买我们需要的东西的时候,有时必须等待,这就要孩子学会延时满足。
比如孩子喜欢吃蛋糕,你可以和孩子商量写完作业时候,他可以吃到两块蛋糕,让他自己选择。通过延时满足,能让孩子明白等待会获得更多。这样孩子在学会延迟满足中长大,往往会生活得更好,能够控制自己的欲望,工作和生活中也更懂得责任。
七到10岁的孩子应该了解,除了工资还有哪些收入来源,比如理财收入。还应懂得金钱的时间价值,意思就是我们把钱存入银行,一年后会获得比存入银行的钱要多,这就是因为有利息。
孩子上小学了,就应该懂得货比三家,我们需要教孩子成为一个精明的顾客。
我们可以让孩子去购物向孩子解释为何今天会买打折的东西,因为同样的价格,我们会买到更多的东西。
家长帮助孩子学习理财知识的方法
一、帮助孩子理解金融知识,我们家长最佳的教育方式是经常和孩子进行交流,听取孩子的真实想法。
每年过年孩子的压岁钱数目都不少,但是孩子的压岁钱该如何处理?作为家长不能直接命令孩子上交压岁钱,这样会让孩子觉得父母专制独裁,对家长产生不信任感。
正确的做法是:家长可以和孩子一同商量如何合理处理压岁钱,可以推荐各种处理方式,比如:存起来多少,留多少买东西……让孩子分析不同处理方式的利弊,最后由孩子决定应该如何处理。
二、家长在和孩子交流时,还得学会用数字说话。
因为当我们用具体的数字时候,孩子们能够更好地领会金钱的概念。
比如在吃饭时,我们总是提醒孩子要节约,不要浪费。但是他总是忘记,每次还是会有吃不完的剩饭。
我们可以换另一种方式来,让孩子理解浪费的含义,清楚浪费的后果。告诉他菜多少钱一斤,今天的这顿饭花费了二十,每天这个浪费至少3块,一顿浪费3块,一天就浪费9块,一个月就270块。如果我们把这些食物吃完,不留剩饭,这些浪费的钱,是不是可以买更多玩具?
通过具体的数字,并将这些数字联系到日常开销上,孩子会明白浪费的含义和后果。这样他会从根本上杜绝浪费。
三、在家不是凡事都可以谈钱解决
在很多时候,父母要求孩子做一件事情的时候总是会说你要把什么做好了,我就给你钱。
比如父母让孩子期末考试考得满分,就会奖励孩子100。这样的做法就是不对的。要让孩子明白学习是自己的事情,而不是父母用钱激励的事情。
还有些父母让孩子打扫自己的房间,打扫完就会给10块钱奖励。这样的做法也是不对的,因为做力所能及的家务事,是每个家庭成员的责任。
所以,家长要学会将金钱激励和非金钱激励结合使用,在家不能凡事都想用金钱来解决。
其实,对于孩子来讲,非金钱激励也是十分重要的,有时甚至更加管用。平常的夸奖,加上以朋友的方式和孩子平等的对话,对孩子健康成长是非常重要的。
帮助孩子远离生活中错误的理财观念
一、孩子不需要知道父母谁赚得多。
因为这样会给孩子一个错误的信号:赚钱多的一方,是对这个家庭贡献更大的一方。
现在有的父母,有一方全职在家照顾孩子,另一方在外工作,父母需要让孩子明白:在外工作的辛苦,在家陪伴孩子的,同样辛苦,父母所做一切都是为了这个家的幸福。
二、父母也不用告诉孩子,在某项事情花费。
有些家庭为了提醒孩子自己的付出会告诉孩子,在补习班会兴趣班花了多少钱,这是很不明智的。
现在的补习班动辄几百甚至上千元一次课,家长花钱让孩子学习是为了孩子能够在专业老师的指导下有所进步。
孩子知道父母给指导老师花了多少钱,会产生抵触情绪,或者对家长的付出产生愧疚感,无论是哪种情绪都不利于孩子好好学习。
总结
多数中国家长,对孩子的注意力都是集中在考试的成绩上,往往用成绩来衡量一个孩子的优劣,很少有家长去教孩子“如何和钱打交道”,这样的做法往往会让孩子在生活中养成很多不好习惯,这本书用生活中的故事,引导孩子们创造财富、管理财富,让孩子成为一个全面发展的人。通过学习这本书,孩子会更懂得父母工作的不易,也会更加珍惜父母为自己创造的条件,适合学生和家长一起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