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认识数字宝宝2,在复习环节我设置了一个找数字1的小组游戏,学生很快进入了学习状态。
在认识数字2时,我事先准备了一个篮子,里面装的都是数量是2 的物体,比如有两捆胶带、两把牙刷、两个杯子,剩下的就是可以贴在黑板上的2个苹果卡片、2个桃子卡片和2个红包。
在拿一拿环节,将2个物体依次呈现,这样做的好处可以让学生感知数量叠加的变化。然后,将所有物体分别点数之后,提问学生“2个苹果、2个桃子、2捆胶带。。。”,他们都可以用那个数字来表示?只有一个学生说“2”。
“2”像什么小动物?我把鸭子图片展现出来时,10个学生居然都不知道这是鸭子。为什么不认识鸭子呢?可能学生没有见过,可能见过也不知道叫什么。
在写数字2的环节中,大部分学生有学习经验,书写还比较正确。
对于不会写的孩子,我会根据能力的不同,有的把数字卡片给学生模仿写;或者是我写一个,学生模仿我写;再或者,就是我握着孩子的手写;对于没有一点书写能力的孩子,采用指认的策略。总之,让每一个孩子在写“2“这个内容上,都完成自己的学习目标。
上课过程中我也发现,培智学生主动学习能力不强,他们大多不愿意拿起手来点数,我只好走到他们面前,一个一个让他们点我手中的物体。
当然,我也有其他的办法,那就是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点数。调整之后发现,采用个别和小组点数的策略比集体点数效果要好,更能看到学生的学习情况。学生点数正确之后,我会及时反馈,给足学生情绪价值。
回顾这节课,有两个遗憾。一是事先把数量是2的物体放进篮子,上课时候再拿出来的方式,没有制造出神秘感,学生兴趣也没有调动起来。如果继续沿用上节课的书包策略,可能效果会好一些。
二是,找一找2的小组游戏中,课件出现了问题,在学生没有顺利完成的情况下,我立即终止了活动。现在想来,当时可以采用其他方式代替,比如我写出一些数字,让学生圈出数字2 ,也能够达到认数的目的。
课堂中的突发事件,更能考验老师的临场应变和对教学内容的创造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