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一:体味《汉字书法之美》
汉字,人类文明中唯一传承超过五千年的文字,它是最古老的文字,也是最年轻的文字。汉字经历了漫长而悠久的演变历程,而它的书法之美又蕴含着丰富且深刻的生命哲学。蒋勋老师的《汉字书法之美》引领我们从最初的汉字开始,进入博大精深的汉字美学世界。
在没有看到这本书之前,我似乎从未对生活中司空见惯的汉字有过更多的关注,更别说提体味它的美。看这本书的过程,如同穿过一道长长汉字的时光走廊,从初民在黑陶表面刻下的太阳升起在海面上的符号,到结绳记事、毛笔的出现、甲骨文、金文、篆字再到汉隶、唐楷、宋体、近代的书法、绘画,五千年来汉字的演变史,像一幅缓缓展开的历史长卷,精美璀璨,令人目不暇接,叹为观止。
看完这本书后,我拾起了久违的毛笔,开始练习书法。当展开纸笔,认真写下第一个横时,开始体味到书写的敬意与喜悦,或者,这也是蒋勋老师写这本书的初衷吧:唤醒每个中国人的书写记忆。
之二:美学漫步之《美的沉思》
几年前,看过李泽厚先生的《美的历程》,这是一部被奉为“美学圣经”的中国美学经典,而蒋勋先生的《美的沉思》则被誉为“台湾版《美的历程》”,足以见得《美的沉思》在蒋先生诸多著作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如果说《汉字书法之美》是蒋先生抽取了中国美术史中的一根丝线,那么这部《美的沉思》可算得上蒋勋先生织就的整个中国美术史的锦缎了。依然是从原始初民质朴简单的美谈起,石器、陶器、壁画、雕塑、书法、绘画、建筑……带着尘封岁月的印记,闪烁着独特的美学光芒。蒋勋老师象一位手持火把的引路人带领我们穿过千年历史长河,在历史面前沉思,在美面前沉思,唯有沉思,才能进入器物的内部,领略器物之上的心灵脉动、情感变迁,时代沧桑……“美比历史更真实,没有美,没有沉思,成就不了文明。”
之三:“舍”与“得”,人生的必修课
上中学的女儿最讨厌做选择,比如休息日的中午,打算给她做点爱吃的,问她:想吃意大利面,还是想吃批萨。她就会很纠结:妈妈,我两个都想吃,怎么办?或是买东西时同时看上两样,选哪个好呢?她会举棋不定,总觉得选哪个都会有遗憾。她将此归结为天秤座人的性格弱点。
其实,人在年少时都是这样吧,欲望太多,想要得到更多,总觉得这样才够圆满。慢慢地,经过一些事,走过一些路,她会知道,“舍”与“得”是每个人的必修课,人的一生就是不断要在舍与得之间选择,学业、友情、亲情、职业、爱情……这些主动或被动的选择,都意味着你要学会放弃,而放弃的同时也会有所得到,每个人都是在经历一次次的舍与得之中成长继而成熟的。
两年前,我向工作了7年的公司递交了辞呈。同事们都有些诧异:工作了这么长时间,也是个不大不小的主管,同事关系、工作环境、薪水待遇等等都还说得过去,没有理由要离开呀?只是我心里最清楚:上了近二十年的班,真心是厌倦了被工作绑架的生活。我想试着换一种生活方式,多一点时间留给自己,做一点自己喜欢的事情,而不是像以前,上班时间给了公司,下班时间给了老公和孩子。当然这样的生活不能说不好,只是有点不甘心,留给自己的时间实在是太少了。
离职之后,我找了一份不作坐班的兼职工作,收入少了许多,但可以自由安排时间,也有了更多的时间可以做自己喜欢的事情,比如读书,写字。表面上我舍弃了一份稳定的工作和收入,但在舍弃的同时,我得到了可以自由支配的时间,以及做自己喜欢的事情所带来的乐趣和满足感,而后者恰恰是我现在更为看重的部分。
蒋勋老师在《舍得.舍不得》中写道:“有时候也厌烦自己这么多‘舍不得’,过了中年,读一读佛经,知道一切难捨,最终还是都要‘舍得’;即使多么‘舍不得’,还是留不住,也一定要‘舍得’。”我的体会是,到了中年,开始接受这些“舍得”与“舍不得”,没有什么是永恒的或无止尽的,比如我现在最看重的、花代价换来的自由支配的时间,终归也是有限的,如果有一天因为某种不可抗的原因需要放弃时,纵有万般“舍不得”,也一定要“舍得”。
所以,唯有珍惜拥有的当下,坦然接受一切的“舍不得”,才能做好“舍”与“得”这门终生的人生必修课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