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读电子书读到废寝忘食,就是读蒋勋先生的这套书《蒋勋说红楼梦1-8辑》,一共8本,我读到忘记时间,正好赶上先森出差,周末家里就我一个人,读的没日没夜,就连做梦都是《红楼梦》里的语言和情节。
《红楼梦》一直是我喜爱的一本书,小时候读过连环画,高中时才开始读原文,当时比较喜欢宝黛的爱情故事,所以读起来囫囵吐枣。还在一个小本子上摘抄过诗词曲赋。但是《红楼梦》对我来说一直是一本一知半解的书,后来陆陆续续买过很多红学大师和文人墨客点评、解读之类的书,始终不满意,市面上的书都不是我想要的。
要么是考证,作者是谁,作者的家事如何,宝玉、秦可卿影射的谁啊(比如前段时间比较火的索引派刘心武);要么是把《红楼梦》上升到纯艺术美学的境界(比如王国维认为,小说中的“玉”,代表着生活的“欲望”,他将《红楼梦》与德国作家歌德的《浮士德》作比较,认为两者在艺术成就方面不相上下......);还有就是《红楼梦》版本学的研究......
天哪!我不是要做研究,我作为一个小草根老百姓,只是想找位老师给我讲讲,《红楼梦》怎么美、怎么好看、怎么欣赏。
直到遇到了蒋勋先生,他就是我要找的老师,他的书是我开启《红楼梦》的金钥匙。好东西总是想拿出来和朋友分享,一年后的现在,我还是能想起,当时读《蒋勋说红楼梦1-8辑》精神亢奋的幸福状态。
上网查了资料后才知道我原来多幸运。最早是台湾一群富贵有闲的朋友,想要在生活之外有不同的、精神上的追求,聘请蒋先生每周一节课来解读《红楼梦》,只是个小班,人很少,差不多20多人。林青霞就是班里的一员(林说听蒋勋先生的解读相当于吃了半颗安眠药,内心变得安定平和,多年的失眠都好了。)
而我没钱没闲的还不在台湾,如果不是把蒋勋先生的讲座变成了书集结出版,我还在茫茫书海里苦苦寻找呢。更幸运的是现在还有蒋勋先生的现场讲解录音在网络上存在着,虽然不太尊重版权,伤害了作者,但是对粉丝来说确实是一件福利。
有人说蒋先生生前是一口钟,他的声音特别动听,听他讲话都是一种享受。可是我还是比较支持正版,我买了全套电子书。一方面音频太耗时,80回,每一回分上下两集,每集1个半小时,我迫不及待的就要读完;另一方面,《红楼梦》里有一些生僻的字词,我古文底子薄,我还是喜欢看见文本。不过有时候随便听上一段也是一种极大的享受。
蒋先生说首先《红楼梦》是一部小说,是小说的话,读起来就要好看。我们要读进去,让它跟我们人生之间有一种对话,不一定要把它当成研究工作来做。
《红楼梦》其实是写青少年的一本书,他今天变成了古典文学,很多人都觉得它是老年人读的书。小说里面,王熙凤开始大概十七岁左右,贾宝玉大林黛玉一岁,宝钗又大一点,他们在小说里都是十五岁上下的青少年。所以《红楼梦》其实是私密的青春王国的故事。
蒋先生先后翻看了二三十次的《红楼梦》,他喜爱书中的每一个人物,包括赵姨娘、贾瑞这些看起来让人觉得不耻的小人物。
他说:
【是《红楼梦》的作者引领我们去看各种不同形式的生命——高贵的、卑贱的、残酷的、富有的、贫穷的、美的、丑的。《红楼梦》的作者通过一个一个不同形式的生命,使我们知道为什么“上进”,为什么“洁癖,为什么“爱恨”】
【生命是一种因果,看到因和果的循环轮替,也就有了真正的“慈悲”“慈悲”其实是真正的"智慧。】
【“慈悲”并不是天生的,“慈悲”是看过生命不同形式的受苦之后真正成长出来的同情与原谅。】
《红楼梦》是一部长篇小说,但是,它的每一章、每一回都可以单独当成一个短篇小说来看待。它迷人的部分全在生活细节,并不是情节。"
蒋先生说,细读《红楼梦》,有一种领悟,他觉得是把《红楼梦》当“佛经”来读的,因为处处都是慈悲,也处处都是觉悟。
简单介绍一下蒋勋先生吧,蒋勋﹙1947年-﹚,台湾知名画家、诗人与作家。福建长乐人。生于古都西安,成长于台湾。法国留学学过艺术,办过杂志,当过大学老师。蒋勋先生文笔清丽流畅,说理明白无碍,兼具感性与理性之美,有小说、散文、艺术史、美学论述作品数十种,并多次举办画展,深获各界好评。近年专注两岸美学教育推广,他认为:“美之于自己,就像是一种信仰一样,而我用布道的心情传播对美的感动。”
他是“美学的传道者”,他讲美,讲的极其动人,几乎具有宗教的感染力量。为富贵友人开的“红楼梦私塾”,像映照真实人生的隐喻;他说书,也看听课者的内心;林青霞仰望蒋先生的眼神早已不限于红学,而是在追求行走人生的指引。
上面所说的话一点都不夸张,蒋先生确实是一位不折不扣的美学宣传大使,他在美学方面的宣传涉及到:
古典文学的美(《蒋勋说唐诗》《蒋勋说宋词》《蒋勋说文学从诗经到陶渊明》《蒋勋说文学:从唐代散文到现代文学》 ),
文字书法的美(《美的沉思》、《汉字书法之美》),
艺术的美(《写给大家的中国美术史》《写给大家的西方美术史》《吴哥之美》《蒋勋破解梵高之美》)
生活的美(《孤独六讲》《生活十讲》《品味四讲》《美,看不见的竞争力》《少年台湾》)
与去年急不可耐的走马观花相比,我想今年再细读一遍《红楼梦》,一边读原文,一边读蒋勋先生的解读。长了一岁的我能不能有新的感悟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