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之奉化县境,当咸丰辛酉年间,勿有外路人以舟载厨刀求售。每逢热门之处,舟则维岸,刀则摆列岸上,如遇买主,但计价目而不收钱文,并云今日米贵,每升已粜至八十文,待日后贱至十八文再来收钱,众皆笑其痴。迨光绪初年,宁波米价果粜到十八文一升,于是人皆信其言之有据,唯其人则不可知矣。乃本月初奉化萧庙前又来一外路人,船装厨刀求售,其言与昔无异,并谓将来米价有贵无贱云云。人尽惑之,幸为奉邑尊风闻,立即饬差凭往拿,然已杳元踪迹矣,惜载!
这是1978年7月《申报》里的一则记载,故事中的主角就是人们传说中的“赊刀人”。
一直以来,赊刀人都是一类古老很神秘的人群,目前可考证的最早的赊刀人出现在宋代,当时称作卜卖。之所以称之为神秘,是因为他们奇特的卖货方式,卖的时候分文不收,只留下只言片语的预言(多为谶语),当预言实现的时候,再回来收取高于货物本身价值数倍的价钱。
如果你家中有上了岁数的老人,向他们打听一下,或许不少人都会有关于赊刀人的记忆,他们往往衣着简朴,用扁担挑着货物,游走于农村之间。
而他们的预言总结起来大致可分为几类:
一是物价上涨或下跌类,比如大米价格贵过五块、肉价贵过十块、羊上千、牛上万、苹果多的垫了圈等;
二是房价波动类,比如城里的房子没人住、房价几百块等;
三是社会变革类,比如种田不收税、家家户户一台戏、日本鬼子被赶跑等。
正因为大多数人的印象中,这些预言大多应验,因为就为赊刀人披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比较具有传奇色彩的说法认为他们是先秦时期鬼谷子的传人,入世以济大众;也有的说法认为这些人是国家组织来进行基层调研的人员;更有甚者,甚至认为他们这从未来而至的穿越者。
抛开赊刀人本身的神秘色彩不论,其实我本人更倾向于认为他们是一类古老的风险投资者。他们形成一个组织,遍步于各地,收集各类信息,对各地的经济状况有一定的了解,并对以后的经济走向有大致的判断。于是采用这样一种特殊的方式,来赚取高额的回报。
这种售卖方式的优势在于:
1、货品价格昂贵,往往是普通货品的几倍甚至几十倍,回报率相当丰厚;
2、赊刀人出现的多是人口流动少的地区,这样能够保证一定的回收率,减少不能回收的风险;
3、这种奇特的营销手段善于激发、利用民众的好奇心,制造购买欲望,而且赊刀人往往提供或赊或买两种选择,买则采用常规价格;
4、赊刀人的预言并未全部实现,但他们巧妙的利用了人们记忆的选择性偏差,从而增添了自身的神秘色彩,降低坏账的风险;
5、尽管回收期较长,少则三五年,多则十数年,但一旦开始了回收,那么就相当于“投入——产出”的模型开始启动,回收也就不间断的循环起来。
不管怎么样,说他们是神秘的预言者也好,是高明的投资者也罢,赊刀人的存在,总是为这个充满钢筋混凝土的世界带来了一丝江湖的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