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写好格律诗的转句【收藏】

“转”是章法的一部分,是章法重要的一环,往往是一首诗的主旨所在。“转”,古人也称为“跳转”,就是要尽量使转折之笔荡开,造就波澜,给人“峰回路转”之感。这一“转”避免了诗歌的平直,让诗意一下子鲜活生动起来,同时也转向了诗歌主旨的揭示,所以理解和鉴赏诗歌,抓住“转’’句是关键。它的重点就是要有变化,即必须转出新意,必须使读者眼前一亮,有读完全诗的强烈欲望。否则就流于平淡。注意转的时候不能与起、承相并列,必须与前面有区别,即另起一层意思。同时,还必须势均力敌,不能笔力转弱。所以杨载在《诗法家数》“颈联与前联之意相应相避,要变化,如疾雷破山,观者惊愕。” 除非是通篇抒怀或者通篇写景,转这一环一般是在颈联。

A、与承的关系:转对承来说,要有承接,这就是“相应”。眼界要宽,不能局限于前面的句子。也不能忽然天上一句、地上一句的不知所云,前后都要有照应。

B、与合的关系:转应该为结句作铺垫,

又不能直接抢了结句的风头。

C、转句在全篇中的作用:基本上转要在起、承描写的基础上,来抒发作者的情,就是我们所说的触景生情。照应起、承,为合作铺垫,阐明主旨。

下面我们来看看几种转句的方法:

一,景入情转法

我们来找首古人的律诗来研究一下,

看是不是由景入情方法。如王湾的《次北固山下》

客路青山下,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大家来分析一下。这个转,是在写景色呢?还是在抒情呢? 从“海日”“残夜”到漂泊很久的无奈。虽在写景,但其实是抒情。诗人用眼中所见,身之所感,

来写昼夜交替、时序转换,举重若轻。

大家注意下这几个词组“海日”“残夜”

“江春”“旧年”两两对照。单独看,这“残夜”、“旧年”两个词组绝对不是写景,

但又和景色连在一起。残夜,就是天要亮了,所以海上日出了,为什么从纯粹的写景,到了作者一夜不眠的状况呢? 怎么和前两句那种刚离开家乡后沿途的喜悦之情不一样了呢?下一句中就有了交代,

因为一年已经过去了,就是说作者在外漂泊已经很久了。这样,我们从“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这一联中体会到的是作者的无眠和无奈。

当残夜还未消退之时,一轮红日已从海上升起;当旧年尚未逝去,江上已呈露春意。这就是说,这个句子虽也在写景,但其实已经是在抒情了,把自己的那种情绪,糅合在了景色中,使读者也超越具象,获得蕴含丰富的哲理性的启迪。这一联主要就是抒情,起码是以抒情为主的句子。

象这种以抒情为主的“转”,我们就叫景入情转法。这个情,我们要把握好,必须符合“律”。所谓律指的是,符合我们所遵守的规律、符合正常的情感。不是神经质的、不是莫名其妙的、

不是精神错乱的情,总之,要符合大众接受的、大众认可的情感。当我们写作的时候,情要求要“细腻”,哪怕是写某人粗犷,也要细腻的表现。不能够因为他性格粗犷,就连下笔也粗犷。写作的时候,可以轻轻的抛出,也可以着力掷出,豪放的时候,就着力,婉约的时候,就轻轻。以便配合全诗的情绪。关于这些也有要求:

1,不疏远,承接上文,见景生情。

2,不脱离。无论轻轻或着力,

都不可疏远、不可脱离,不疏远主题、

不脱离主题。

3,承上启下,所写景或者事、抒情要和承、合有紧密的关联性。

4,为合埋下伏笔。

如:常建《破山寺后禅院》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万籁此皆寂,惟闻钟磬音。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禅院所见山林风光使鸟儿感到喜悦。“山光悦鸟性”,紧接着花木深来写,

保持了与承的连接。这是说自然真实可爱的一面;山色、花木倒映在清澄的潭水里,使人心变得空明。这是说万物终究只是一种幻象,按照佛教的理论,世界在本质上是一种虚无,但这虚无又通过“有”来表现。由“有”入“无”,是返归佛性、把握世界的方式。空的心,仿佛感觉不到万籁争鸣。此时此地,万籁俱寂,惟有寺院中的钟、磬之声悠悠扬扬。但人心沉浸到佛的境界里,便只听到佛的声音。后句埋伏下的空心,引起了尾联的万籁此皆寂,惟闻钟磬音。此诗的特点便是将佛家关于“空”的义理融化在景物中;即使你不明白作者隐藏的意图,也能感觉到某种很特别的气氛。

又如:李白《送友人》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浮云”、“落日” 即景比喻自己的依依不舍之情 。颈联写惜别,是整首诗的主旨所在。“浮云”、“落日”即景设喻,

来表明心意。颌联的万里征和颈联的浮云完成了连接(云的行程不止万里)。

而颈联最后的“情”字为挥手去,班马鸣埋下伏笔。从行和送两方面对照写来。

象征着友人行踪不定,无依状况;转远处一轮红彤彤的夕阳徐徐而下,似乎不忍遽然离开大地, 隐喻诗人对朋友的依依不舍之情。在这山明水秀、红日西照的背景下送别,特别令诗人留恋而感到难舍难分。这里的转既有景,又有情,情景交融,扣人心弦。浮云行踪不定,正好用以比喻游子的飘泊;而夕阳在坠落时显得十分迟缓,似乎不愿将光明带走,即使下落后,还往往溅起满天红霞,这份执着不舍正如我对你的深情厚谊。这两句比喻恰当,平仄对称,音韵优美,是千古传诵的名句。

二、反转法

反转法:就是从正面描写转为反面描写,是与起承相反的情绪描写。但注意,其主旨还是一致的,只是从不同的角度刻画而已。不同的节点之处,就是这个转。但是要注意,同样要和承、合有联系。如《淮上喜会梁州故人》

作者:[唐] 韦应物

江汉曾为客,相逢每醉还。

浮云一别后,流水十年间。

欢笑情如旧,萧疏鬓已斑。

何因不归去,淮上对秋山。

欢笑情如旧,萧疏鬓已斑。

由喜转到悲的变化。“欢笑情如旧,萧疏鬓已斑。”句意为:“欢笑”之态,

今日重新聚首,欢愉如昔,情谊依旧,但岁月无情,各自的两鬓都已染上了霜华。“萧疏鬓已斑”五字尽现衰色。

久别重逢,欣喜异常,然而世事沧桑,悲从中来。我们可以看出颈联由喜转到悲的变化,笔法是那么跌宕,十年的漂泊生涯,使得人老了。一喜一悲,一正一反,交互为文。

这种转,转出作者一副衰老的形象,世事沧桑,个人的悲欢离合也尽在不言中了。以萧疏的华发抒写蹉跎岁月、老大伤悲之情,反映了相对倾诉的神态。此句写出了环境、形貌和心思,表现得很细密。构思、剪裁、抒写也很流畅自然,由此我们可以证明起承转合章法转句的一个方法。那就是反转法。

三、直抒扩转法

即从题目之本意,扩大描写的范围之转法。如:杜甫《月夜忆舍弟》

戍鼓断人行,秋边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寄书长不达,况仍未休兵。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从诗的题忆字,由直白露明月转到忆兄弟各分散。“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此联用了赋笔(即是陈述境况)直抒对兄弟的眷恋之情,,也是对“忆舍弟”原因的具体回答。兄弟各奔一方,不是为了郊游,不是为了求仕,而是为避难, 表达了对战争的痛恨:虽有兄弟,

却全都在战乱中离散,彼此都居无定处,

去哪里探问他们的生死呢? “有”字与“无”字,形成鲜明对比,不仅反映了诗人兄弟离散的痛苦,也概括地反映了安史之乱给广大人民带来的流离失所的痛苦生活。诗人把两联由承联“白露、明月”

转而到忆诸弟到分散于四方兄弟,范围扩展开来描写。

四、进一层转法

就题目本意,推进一层而转,唯仍须与起承关合,以免有突如其来之病。推进一层,是说的这样的手法,叫做层层递进。如杜甫《春夜喜雨》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转句中,看见雨意正浓,

就情不自禁地想象天明以后春色满城的美景。其无限喜悦的心情,又表现得多么生动!

五、地点转法

地点转法就是转处所写的地点,

场面与起、承所写的地点场面不同的。

如杨炯《从军行》

烽火照西京,心中自不平。

牙璋辞凤阙,铁骑绕龙城。

雪暗雕旗画,风多杂鼓声。

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

牙璋辞凤阙,铁骑绕龙城。

军队奉命出征那种严肃、隆重、雄壮的情景。承上颔联而转,由“雪暗凋旗画”视觉来描写的;“风多杂鼓声”听觉来写的。从视听两个角度极力描写将士们血洒疆场画面。这与颌联所写的出征的场面不一样吧。象这种情况的就是地点转法。第三联,正面描写了战斗场景。

和上一联以虚写不同,这一联句句写实,又在实中见虚。

以上两联,对仗工整,用词精整,

恰到好处地写出了战斗场面的雄阔和悲壮。又如王维《观猎》

风劲角弓鸣,将军猎渭城。

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

忽过新丰市,还归细柳营。

回看射雕处,千里暮云平。

转句:写出归猎的场面,一切都是那么轻松、快意,与承句的射猎的紧张气氛形成了鲜明对照。此联进一步刻画出了围猎活动的高潮场面,同时表现了部队的训练有素,用笔酣畅,一气呵成。

图片

六、写意转法:就是指转在意义上与承相对或者相反的,在意义表达上有所转折。如杜甫的《旅夜抒怀》

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

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此联进一步刻画出了围猎活动的高潮场面,同时表现了部队的训练有素,用笔酣畅,一气呵成。

第五、六句说有点名声, 哪里是因为我的文章好呢?做官,倒应该因为年老多病而退休。这是反话,立意至为含蓄。诗人树有远大的政治抱负,但长期被压抑而不能施展,因此声名竟因文章而著,这实在不是他的心愿。这里表现出诗人心中的不平,同时揭示出政治上失意是他飘泊、孤寂的根本原因。

七、抒情转法:就在承的基础上激发起来的思想感情为特征,这个特征是可侧重直抒胸臆,借景抒情。

如:李白的这篇《渡荆门送别》: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读了之后,你会想象出一幅辽阔粗旷的楚地风光的画面,山峦重叠,平野无际,大江奔涌,倾入荒原,浮云变化,有如幻境。浏览如此壮阔的风光后,最妙的是尾联的那句“故乡水”,只有故乡水含情,才能送我波涛万里荡舟行。以写景色为主,诗人将自己融到了景色之中了。我们应该注意到,五律中的前两联基本是以纯景色来描述的。起是入境,颔是扩境,而第三联(颈联),

虽然也多是以景色描写为主的,

其实已经不是同一个层次的描写了,

不是景色的大小远近层次的不同,

而是将“人”“心”给托出了画面。

如何写好转句,转句是前分句就是上章和下章的分水岭。当我们写作时候就要在第二联承接得自然,写景或运事都必须顺势而下。第三联需要起伏,否则尾联难以妙合。在今晚分析中,我们知道他们的区别就在于颈联是可以写意、写景、书事、用事、引证。与前联的意思相应相避,要有变化。也就是说:

一是如果颔联是风景,颈联最好离风景远一点,否则就原地踏步,不能给读者更多的信息,浪费笔墨。

二是如果非要继续写景的话,要安排一下次序, 比如颔联写远的,颈联写近的。

颔联写现在,颈联写过去。

颔联写虚的,颈联写实的。

颔联写辽阔的、粗犷的,颈联写具体的细致的。

颔联如果是面,颈联则可以精确到点。

颔联写实实在在的景色,颈联写由眼前景色产生的联想或者心理体验等等。

转的上下衔接,不断裂, 这一点要求大家不要光顾着转,而不管衔接性了。

转句中的最难点

起承转合一般有两个难点:

一是转的断裂了

二是合的无力。

形转而意不转,这里的转,只是形上的转,并不是指意上的转。不是说从这个主题转到另一个主题。当你实在不知道怎么转的时候,可以从字面上来进行转。当然,这是在实在不得已的时候才采取的笨方法。写诗都有一个脉络

如果你立意过后,谋篇工作做得好的话,那就会有一条非常清晰的脉络。

只要严格按照这个脉络去安排,那么转的时候你想断裂都不会断裂。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204,293评论 6 478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85,604评论 2 381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50,958评论 0 337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4,729评论 1 277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3,719评论 5 366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48,630评论 1 281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8,000评论 3 397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6,665评论 0 258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40,909评论 1 299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5,646评论 2 321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7,726评论 1 330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3,400评论 4 321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38,986评论 3 307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29,959评论 0 19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1,197评论 1 260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4,996评论 2 349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2,481评论 2 342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