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午コツコツ地在图书馆做题,突然很想吃学校后街的襄阳牛肉面,外面雨点仓促得打着芭蕉叶,大概骨子里还是藏着一个农民魂,总觉得这样的雨天,应该放下手里的锄头,猫在黑压压的小屋子里偷偷懒,按捺了十分钟之久,习题往腋下一夹,出门解馋了。
学校后街的襄阳牛肉面大概是我上大学这四年方圆十里内吃过的性价比最高的东西,不过对我这种又笨又懒的人来说,除了食堂一楼的菜我还真没吃过太多别的东西。。一碗什么都不加的素粉才4块钱,面汤的味道品一品能吃出好几个层次,先辣后香后咸,跟学校里面那些加点酱油就糊弄成汤,吃一口就能尝出什么配料的件货们完全不是一个档次。豆芽和米粉混在一起,外面裹上辣辣的牛油,又脆又糯又香,打个嗝都能回味半天。不过吃时总得擦擦嘴,毕竟厚厚一层油糊在嘴巴上也不好受。但牛肉面总是前半碗好吃,后半碗已经辣的不知道是什么味道了。于是我又开始想念起妈妈做的鸡汤面了。
不管是高压锅还是砂陶罐,反正把鸡肉洗净切好,放上白萝卜一起炖上一两个小时,一层金黄透亮的鸡油就熬出来了,有心的再放几颗香菇红枣,除了好看,也没什么别的味道。刚炖好的鸡汤是清甜的,和萝卜一起捣碎拌饭吃,其他菜都失去了摆在桌子上的意义,吃一口都会破坏鸡汤与白米饭之间的和谐。但这还不算最好的,总是要等到第二天早上醒来,把昨夜已经凝固成块的鸡汤捞出来,放在热锅里等它慢慢融化,再下入圆圆的油面,汤在锅里扑腾直至鸡肉都散架,萝卜也烂到筷子夹起来就分两瓣,这只鸡的一生才算是功德圆满了。飘着黄油的鸡汤已经从清澈变得浓稠,一根根细圆的油面跟刚下锅时比起来,也因为吃饱了鸡油而结实有力的胖起来,盛在碗里晾上一会儿再吃,唇齿间又软又糯又鲜又甜。
高中那会儿对厨房还总是有很多追求和向往,我那一个月一天少的可怜的假期也会一个人在厨房里捣鼓上半天,后来因为没人分享,这种热情慢慢一点点减淡,甚至连吃都开始变得不那么上心,只要填饱肚子就好了。
我总在想,现在社会分工这么高效,想吃顿好的外面随便找个馆子下下不就好了吗,有什么必要非得练就一身厨艺呢?但今天突然明白了,人生须臾不离的大事除了吃饭和睡觉还真数不出太多别的,连孔子都说“食不厌精,烩不厌细。”如果连这两件事都不上心,那活一趟也太不值了吧。
初读《我这个普通人的生活》的时候,觉得涨工资真是太会过生活了,“绿畦香稻粳米饭”,连白米饭都要细细的品一品,尝一尝,想来这人应该时不时总要来上一句感慨,人生真是妙不可言吧。
在这个什么都讲求效率的年代,遍地的连锁加盟快餐店,固定的配方,流水线的生产,符合大众的口味才是这个社会所追求的。但我逐渐意识到,每个人的口味是不一样的,有的人喜欢吃饺子有的人喜欢吃面,别人觉得好的东西你不一定喜欢。所以要想赚钱,只能把大家的口味中和一下,将就将就也能吃。
汪曾祺说做菜的人一般吃菜很少,深以为然。最开心的是看他人津津有味的吃着你做的菜,自己在旁边喝喝茶,也觉得心满意足。所以你看啊,能遇上一个了解你胃口的厨子,一个能抓住你最喜欢的那个点给你满足的那个人,或者能找到一个懂得欣赏你厨艺,能让你在厨房忙活半天也觉得乐在其中的那个人,也算人间一大乐事了吧。
“妙也,微之极”,你那些不同于别人的细细密密的心思,那些最能让你兴奋抓狂的点,那些你最用心最得意的付出,并不是每个人都有时间有耐心去习惯去慢慢了解。妈妈说,最好吃的菜是用爱做出来了,这句话我终于懂了。所以我这个普通人的生活啊,还真是无非求碗鸡汤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