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教师,我们都知道表扬能对学生产生巨大的影响,没有哪个孩子不喜欢表扬的,表扬可以激励孩子去提高各方面的能力,可以挖掘孩子的潜力,使其更好地发展。可是,表扬也是一门艺术,很多时候,不恰当的表扬产生的负面作用并不亚于惩罚。
以前在网上看到一个新闻:一个五年级的男孩在学校非常优秀,成绩优秀,还是学校少先队的大队长,经常去敬老院帮助那些爷爷奶奶做饭、洗衣服,因此得到了老师和学校的大力表扬,他的事迹还被贴在了学校的墙报上和当地的报纸上,在老师和同学的眼里简直是无可挑剔、受人崇拜。可就是这样一位孩子,在家里经常不做家务,还把自己的脏衣服臭袜子丢给奶奶洗,父亲生病时不但不去照顾,反而天天拿着收音机听广播,在学校照样和同学嬉戏打闹,回到家只管把作业做了,其他的家务不闻不问,家里人喊他做点事他就说没意思,又没奖励。反思一下,这个孩子在外面和在家里两种截然不同的表现,难道和学校的大肆表扬没有一点关系?
在很多孩子看来,只有表扬才能收获快乐,其实这里面潜伏着巨大的危险。孩子们认为做了好事就会得到表扬,没有表扬就不愿意去做好事,这对孩子的人格发展极为不利,他们会慢慢滋生虚荣心,做好事不是内心深处善良的驱动,而是为了做给别人看,从而获得虚名。而在没有人监督的情况下,他就会完全表现出另一种面貌:自私自利,虚伪浮夸,甚至为了自己的虚名不惜损害别人利益。
我好好反省了一下,我们班也有这样的孩子:在老师面前乖巧懂事,在学校领导面前毕恭毕敬,在正式的大场合面前从容得体,可是在老师背后,在同学面前,在家里,却是咄咄逼人,骄傲自满,甚至偷懒放纵……我想这和我平时的表扬分不开,当他们做了一点好事时,我就在全班大肆表彰,全班同学都投去艳羡的目光,这在无意中助长了他们的虚荣心,多么可怕。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真正的教育技巧是使人们做好事而不指望表扬,应该教育学生把做美好的事情看做应该的。
那么怎样教育孩子把做好事当做一种良心的呼唤而不是为了追求表扬呢?作为班主任,我们应该在孩子的心里逐渐建立起做好事不求表扬的信念,在班里营造做好事不求表扬的氛围。平时使用表扬手段时要慎重,借给同学一支钢笔是应该的,不拖欠作业是应该的,按时值日卫生是应该的,把地上的纸屑捡起来扔在垃圾桶是应该的,给老师倒一杯水也是应该的……这些都不应该受到大张旗鼓的表扬。这并不意味着完全不表扬,而是要注意表扬的方式和时机。一个赞许的眼神,一个抚摸脑袋的动作,一个点头……都是在表扬,表扬时,要落实到具体的行为,让学生明白不是他受到了表扬,而是他的某个行为受到了表扬,教师不能笼统概之,用一些动听、空泛的言语概括了事。
表扬是一门艺术,也是教育中细腻的部分,我们要恰当地运用,慎重表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