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8-28, 上海
维 心 说
主张修身求圣的儒家学说在中国影响深远,很多人因此把儒家思想认为是导致中国近代科学落后的原因。因为持这种观点的人会认为,作为统治思想的儒家学说要求每一个人去修身养性、去考取功名,使得理性的科学实践缺少发展的土壤。
为什么中国在工业化的几百年突然落后了,这是一个非常宏大的问题。各人观点各有差别,觉晨这篇文章也给不出标准答案,只是我们来看看《传习录》中记录的儒家思想是否缺少科学的元素?到底应该在涵养上下工夫,还是应该在识见上下工夫?
一天,阳明先生和学生们在一起讨论门下学生的为学方式。
有的学生在涵养上用功,有的学生在知识上用功。
阳明先生说:“在涵养上用功的人,每天会见到自己涵养的不足;在知识上用功的人,每天会见到自己知识的增加。”
这也好理解。因为专注于涵养,每天会发现自己在一些言行上不符合德性的标准,所以每天都看到德性不足,所以每天都去讲克己复礼。另一些人因为专注于知识,所以每天学一些新知识,就会每天看到知识的增加。
德性不足与知识增加,我们更应该去关注什么?在儒家思想看来,涵养上下工夫确实地位更高!
但觉晨认为接下来一句如何理解非常关键!
“日不足者,日有余矣;日有余者,日不足矣。”通常翻译是说,每天看到自己德性不足的人,每天的德性就会日益增加;每天看到自己知识增加的人,每天的德性就会日益不足。
但觉晨认为,前半句“日不足者,日有余矣”中不仅德性会有余,而且知识也会有余。
后半句“日有余者,日不足矣”中,不仅德性会不足,而且知识也会不足。
为什么呢?
每天看到德性不足的人怎么办?会去“格物致知”。因为德性不会自己就能增加,而是通过事上的磨练来锤炼自己的心性。在“格物”的过程中,提升了自己的知识;在“致良知”的过程中,充实了自己的德性。因此,在这个过程中,知识和德性都会得到提升。
每天看到知识增加的人怎么办?相反会对所拥有的知识而欣欣然,则去追求更多的知识,忽视了德性的增加。只知去“格物”,却不知用正确的方式去“格物”,“格物”就变成了单纯地在物上求知,而没有在心上求德,最终所学得的知识也仍旧无根无源。
所以,从事实上讲,儒家思想其实是既讲究德性有余,也要求知识增加。之所以总是强调正心诚意修身养性,只是认为一切的知识都必须有个主宰,我们在提升知识和能力的过程中,不能忘了德性的增加,不能忘了主宰的存在。我想这就是为什么那么多人认为,儒生去修身而缺少科学思辨的原因之一。
其实正心诚意修身之后要去齐家、治国、平天下。如果缺少知识,如何做得了这些事?《论语》中“学而优则仕”,就是鼓励每一位儒生去德才并举。只求德性,不求知识,那与佛老何异?可惜的是,大部分人没有意识到这一点。希望我们能对“格物致知”、对德性与知识的关系能有个正确的认识——“格物”就是“修身”。
原 文
因论先生之门,某人在涵养上用功,某人在识见上用功。
先生曰:“专涵养者,日见其不足;专识见者,日见其有余。日不足者,日有余矣;日有余者,日不足矣。”
维心说:阳明心学传习平台
除原文部分外,文章内容由觉晨原创,版权归“维心说”所有。转载请联系作者觉晨。